《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4-24 16:23:28 |
1969年,海姆·吉诺特博士首次提出了“直升机家长”的概念,专指那些特别“勤快”的家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直升机家长”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处理学习及生活中的一切事务,永远奋战在“前线”。这让孩子形成了遇到难题不想思考,遇到困难不愿克服的懒惰心理。本期,小编就帮大家一起寻找克服孩子学习惰性的方法。
近来,一位家长通过热线向本报求助说,其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家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要大人盯在后面,学校的作业也要拖拉到很晚才能完成。上兴趣班,开头很积极,但过几天就厌倦不愿继续。这位家长说她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苦不堪言! 为帮助这位家长摆脱烦恼,小编拜访了现就职于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有32年教学经验的夏德琴老师。夏老师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她说,现在的家长大多属于“直升机家长”,整天像一架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情,从吃饭、穿衣到学习、交友,事无巨细都要管。殊不知,家长包办了孩子的生活,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弱化孩子的生存技能等,而懒惰就是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夏老师说,要想让孩子变得勤快,家长就不能再事无巨细地干预孩子的学习生活,要艺术地“偷个懒”,保证大方向不偏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家长要“身懒心不懒”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家长似乎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家务活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要一心读好“圣贤书”就是他们现阶段最大的责任。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导致孩子懒惰的关键因素。 因此,家长应改变自身错误的教育观念,解放自己的身体,变亲力亲为为督促管理,做到“身懒心不懒”,指导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并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充分调动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各项能力。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互动式学习,比如:以问答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以抢答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知识大PK……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照顾了孩子学习时的情绪,还保证了孩子学习时身体和大脑的活力。 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家长可以制作一个表格,把每个星期做的事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孩子感受有效管理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也一定要根据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 夏老师有一名好友,他每周都给自己的孩子制订详尽的生活起居表,并与孩子一起执行,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以15分钟为一个间隔单元,涵盖健身、学习、生活、练琴等方面。他的孩子虽然才7岁,但已经非常自律,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特别高效。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夏老师说,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是信息化浪潮下的产物,网络学习是信息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孩子对信息化世界感到好奇,家长不妨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给孩子配备一部手机。很多家长会不理解,认为孩子还小,自律能力又不强,给他配备一部手机,肯定会害了他。这部分家长只看到了手机的弊端,却没有意识到,如果使用得当,手机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利器。 本报结合时代背景,研发了“学霸养成计之每周测评”,这个学习系统让孩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全国的使用者进行PK,精准认识到自己在全国同年级小学生中的排名情况,抓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有研究表明,机械重复的学习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惰性。市场上的教辅书籍良莠不齐,有的教辅书上同一道题多次出现,加之“题海战术”仍是家长们心中的主流学习方法,故而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倦怠。每周测评集结了各地优秀一线教师,他们能够准备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每个学科浓缩出五道题目,题量虽然少,题型和内容却很经典。 没有老师指导,题目做错了怎么办?系统研发人员想家长之所想,在答案解析部分设置了视频解析,由名师针对题目进行讲解,并融合之前所学知识点,提炼出相关的公式、定理,将知识连贯起来。 家长有艺术地“偷懒”不是不作为,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父母需要的只是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必需的用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