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学湖南•校园广播站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68期  总第5650期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8期  下一期
传承非遗文化 实践“匠人精神”——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非遗进校园”特色教育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宏柏 栗甜 发布日期:2018-09-14 13:39: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历史人文,如同文化血脉需要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接轨现代文明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非遗进校园”无疑是重要一环。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学校秉承“根植中华、行至天下”非遗文化进课堂的根本理念,着手将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机结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古琴、苗鼓、棕编、陶艺、湘绣、皮影等多个非遗社团。近日,我们实地走访了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在这里感受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与中华传统文化来一场美妙的约会。
 

自2015年10月起,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开始启动“非遗进校园”项目,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和长沙市群众艺术馆的具体指导下,学校组建了棕编、陶艺、剪纸、湘绣、皮影戏等社团;邀请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学校推动非遗课程建设,进行非遗知识普及;鼓励传承人为梅溪湖学校培养非遗教师。经过半年时间,非遗社团日渐成熟。在2016年岳麓区“传承经典文化,做中华好少年”六一庆祝表彰大会暨传统文化艺术展示活动中,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充分展示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的成果,同时获得市文广新局授予的“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据了解,2018年6月,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沙活动暨长沙市2018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隆重举行,这也是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第三届非遗主题展示活动。活动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部门的支持,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教育厅等领导莅临观摩了活动。学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流程:在学校大报告厅的节目展演区,国学吟诵《颂江南》演绎出不朽历史的铿锵风骨;合唱《说唱脸谱》将大家带入一个充满神奇的京剧世界;学校模特表演社团表演的《龙凤呈祥》展示了创意十足的服装设计以及制作精美的棕编作品。学校田径场上演了一场气势磅礴的鼓舞大课间,动人心弦的苗鼓声配合着催人奋进的音乐和孩子们坚定有力的“巫家拳操”,令人热血沸腾。在行政楼中厅的精品展示区,各色非遗文化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体验活动——灯谜、国学、陶艺、棕编、剪纸、皮影、国画、苗鼓、湘绣、古琴、插花、茶艺、面塑、串珠、书法、简笔画等;而在传统小吃区,则有各种美味的小吃供大家品尝……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应有尽有,孩子们在开心的玩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通过参观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在“非遗进校园”项目中取得的丰富成果,观摩各项非遗社团活动,了解非遗文化在这里的故事,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全校师生对非遗文化有了极大的热爱,他们不仅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还对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付出了无限热忱。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校长傅大庆介绍说:“非遗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这样有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并培养出对非遗文化的深厚感情。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的非遗社团在学校近30个社团里最受孩子们的喜爱,获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孩子们觉得自己能动手制作工艺作品,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家长们表示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除了学会了手艺,更重要的是能静心完成作品,在体验中感悟和实践“匠人精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