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E学中国•E学实验室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72期  总第5671期  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2期  下一期
E学课堂:光的反射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1-09 10:56:47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是光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这一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了许多发明。


阳燧


我国远在周代就知道利用反射现象来取火,那时把这种取火用的凹面镜叫作“阳燧”。阳燧凹面的抛物面镜面向太阳,使太阳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使其温度升高从而点燃阳燧中的可燃物。《庄子》里面记载:“阳隧见日,燃而为火。”到东汉的时候,人们关于光的反射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解到除了专用的阳隧外,凡是呈凹球面状的反射面,只要摩擦得足够光亮,都可以对日聚焦取火。
 

阳燧的聚光原理被近代科学大量运用,从航天航空到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都有它的贡献。
 

透光镜
 

说到反射,不能不介绍一下我国古代一种奇妙的镜子,那就是“透光镜”。“透光镜”的外形跟古代的普通铜镜一模一样,也是金属铸成的,背后有图案文字,反射面磨得很光亮,可以照人。按理说,当一抹光线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到墙壁上,应当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圆形光亮区。奇妙的是,在这个光亮区竟出现了镜背面上的图案文字,好像是“透”过来似的,故称“透光镜”。
 

上海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面西汉透光镜,背面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甚至连同花纹都“透”在那个光亮区之中,清晰可见。这实在是令人难以设想的事。不但中国历代科学家都研究它,近代国外许多科学家也感到惊奇,把它叫作“魔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