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74期  总第5683期  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4期  下一期
爱恨两难“家长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鲁芳 发布日期:2018-12-07 15:01:26

近来,学生家长群相关的新闻也上了热搜,诸如家长质疑老师后被踢出群,群里出现不和谐的言论被老师解散群,老师在群里的霸权引起公愤……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引起更多家长的共鸣与吐槽,一时间貌似在网络上形成了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家长群之痛何解?如何让家长群回归本质并发挥其应有的家校共育功能?相关话题引发了社会关注。
 

家长群现状
变了味,还不能退

 

前段时间,“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这一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高居不下,没多久,又爆出某家长在群中责问老师“你睡觉了,我的孩子却还在写作业”而被踢出家长群;老师作为群管理员,因工作繁忙导致管理缺位,或者一些粗暴的管理方式也引发网友热议,素有“马屁群”“戏精群”“焦虑群”“广告群”之称的家长群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有网友戏称现在的家长群俨然一个小江湖,暗流涌动,分分钟就能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一些不忍目睹群里乱象的家长有心屏蔽该群,又怕错过了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更是不敢退群,内心很是纠结。家长群本是家校沟通、联系的桥梁,这样偏离初心的“激变”令教师无奈,也让不少家长感到厌烦。这种歪风邪气甚至通过家长传递给了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说,更重要的是,扭曲了当下学生的价值观。比如,学生私下谈论的不再是动画、成绩和兴趣爱好,而是豪车与保姆、房子与家境、权力与势力。

 

家长吐槽
最反感炫耀跟风

 

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应该每人都有一到两个家长群,拜信息科技发展所赐,与上一代家长相比,能有这么一个便捷的平台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原本是件好事。但每一个群中似乎总有那么几个“活跃分子”,不分时间段,不管什么言论一概都往群里丢,导致群内的重要通知被淹没。小编针对这些家长群乱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如图),发广告拉票、炫娃炫富炫学历和拍马屁跟风人人厌烦,66.67%的家长反感有事没事在群中恶意激化矛盾的行为,50%的家长对拉关系的行为很排斥。

对于如何维护家长群的良好生态,家长们普遍建议设立群规,比如家长群只发与孩子学习有关的内容,严明纪律,否则一旦有个芝麻大的小事触发了群里的讨论,便会“听取蛙声一片”。

 

班主任心声
用好家长群这把双刃剑

 

“开学初,我班语文老师因孕请假,学校安排的代课老师不久后也请假了。恰逢阶段学情检测,某家长因为孩子的测试成绩下降,在群里宣泄对学校屡换老师的不满情绪,结果群里的其他家长也开始纷纷抱怨,甚至商议第二天到校长室讨说法。”江苏省如皋市郭园小学班主任陈新华十分无奈地说,“家长群是把双刃剑,用不好是失望之冬,用得好则是希望之春。”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原班主任朱志军认为,事先制定好相应的群规十分有必要,尤其是约定好群内聊天的时间,因为教师不可能一直在群里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教师也需要放松身心,投入家庭生活。朱老师建议,群主应建立群规,可挑选一名得力“助手”,能适时站出来说“公道话”,群成员发言应讲究艺术,懂得顾及他人颜面,不发与孩子和学习无关的信息,即有约有心有度。

 

专家呼吁
家长群有存在必要性,应设立公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家长群只是一个工作交流群,不是家长们大谈育儿经、打听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地方,教师发布家长会、学校通知等相关消息,家长知晓就够了。要想让家长群回归本位,发挥其应有作用,应立好规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表示,家校交流平台的建设应回归服务教学和教育的原点,应明确和完善QQ群、微信群等家校交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探讨如何建立QQ群、微信群对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
 

针对有部分人士提议的“取消家长群”建议,刘涛认为,“取消家长群”本意是为阻止与教学无关的讨论,但不能打着这种旗号形成误伤,阻断家长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作为交流平台,老师往往会应学校或教育部门要求向家长传达一些教育政策,此时家长们利用这些平台围绕政策进行交流是有意义的,讨论的声音也是宝贵的。
 

教育部门发声
出台文件给家长群定新规

 

9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抓好小微权力的管理,比如,“要明晰班主任职责,规范班主任行为,防止利用家长群等媒体谋私利,夹私活”。该意见一出台,各市区中小学纷纷发布家校交流平台管理规范。比如,杭州市拱墅区卖鱼桥小学制定了24条群规,其中就有对群内互动时间的具体规定,文晖中学则要求每个班级只能建一个家长微信群。
 

10月16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公布《“五要五不要”规范“家校通”》文件,对学校、家庭网络交流平台(QQ、微信)进行规范管理。其中“五不要”指出,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教师应当堂布置作业,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该规范还十分犀利地点出“一般性通知等,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确需回复不得在群内,要回复给个人),避免‘拍马屁群’的出现”,可以说是十分直截了当了。
 

10月19日,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
 

本报观点
请信任老师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家校沟通平台管理规范的出台,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规则界定。小编以为,有了行为规范,家长和教师还要认真遵守才行。家长应摆正心态,不要过度干涉校内教育,不要试图用自己在群里的“出色”行为换取教师对自家孩子的关注,应该给孩子自主性发展的空间;教师作为群管理员,则应明确家长群定位,用规则向群里的歪风邪气说“不”。同时,可以发展几个家委会的骨干成员作为老师助理和群管理员,及时沟通处理好涉及孩子的相关问题,将可能激化的种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家长群真正发挥家校沟通、家校互动和家校共育的平台功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一个纯净的、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疲于在家长群中“表演”时,应当想到,孩子或许并不需要这样的“特殊照顾”,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家长的陪伴和信任、老师的耐心教导和一视同仁的对待而已。而我们家长此时要做的是:


给老师充分信任,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让他牵肠挂肚;
 

对孩子适当放手,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

 

■E学课堂

扫描二维码,阅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的指导意见》,了解更多家长群新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