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河南特别报道•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75期  总第5689期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5期  下一期
小小篮球“转”天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策划 / 本报编辑部 撰稿 / 尚卫华 发布日期:2018-12-21 08:55:21

“燃烧激情,天空是你的极限;挥洒汗水,胜利是你的终点;飞扬青春,防守挡不住你的视线;霸气纵横,暴扣肆虐脆弱的篮板。”提起篮球,同学们会想起什么?是篮球场上你争我抢的酣战?还是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巴特尔等篮球明星潇洒帅气的身姿?12月21日,是“国际篮球日”。在这里,小编就带着同学们一起了解篮球的发展史,看看一颗小小的篮球是如何玩转天下的。

 

小小篮球——转世界
 

篮球,作为一项风靡世界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青睐。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举行了世界上首次篮球比赛。为了纪念这项伟大运动的诞生,篮球界将每年的12月21日定为“国际篮球日”。
 

说起篮球,不得不提起它的发明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在当时,篮球被称为“奈史密斯球”,后又被称为“筐球”,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篮球。篮球运动一经推出便引起轰动,不仅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而且迅速传播到了欧、亚、南美洲等地。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等均无严格要求,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队员人数相等就行。现在的篮球比赛日趋规范化,由3名裁判员组成裁判团,上场的两队各派5名队员参赛,目标是在对方球篮进球得分,并阻止对方进球,在比赛结束时得分较多的队就是本次比赛的胜利者。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联合会正式出台第一套国际篮球规则。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由此登上国际竞技运动舞台,成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小小篮球——转中国


篮球运动自1896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也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体育学院招收首批篮球专项研究生班;60年代中期,确立中国篮球竞技水平、观念与理论体系;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的合法席位,中国篮球健儿从此走上国际竞技舞台。
 

多年来,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1949年,我国组成第一支大学生篮球队参加国际比赛,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71年,我国开始重新组织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1972年,举办了五项球类运动会,逐步建立篮球联赛体制。1974年,我国开始参加世界性篮球比赛;1975年和1976年,中国篮球队分获亚洲冠军,确立了亚洲强队的地位。1977年,中国女篮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1978年,中国男篮参加第八届世界锦标赛获得第11名。1983年,中国女篮在第九届世锦赛中喜获第3名,取得了历史性大突破。

1986年,中国男篮获得第十届世锦赛第9名,此后又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上两次闯入世界前八。中国女篮则在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两次荣登亚军领奖台。这么多的荣誉,是不是让同学们看得眼花缭乱?其实,在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社会的关爱和运动员们的辛勤付出。


小小篮球——转校园

 

始于1987年的全国“苗苗杯”小篮球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少年篮球赛事,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在第二十九届全国“苗苗杯”小篮球赛中,河南篮球代表队喜获佳绩:焦作市道清中学代表队过关斩将,凭借8胜0负、积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雄居当届U15组比赛冠军;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男子篮球队在U13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与湖南株洲北师大附校进行精彩对决,最终喜获亚军;郑州市伏牛路小学男篮代表队,在U13组比赛中充分展示中原区篮球实力,经过努力拼搏,获得全国综合排名二等奖的佳绩。队员们小小的身躯,像雄鹰一样矫健,他们在赛场上用汗水和毅力书写着激扬的青春。
 

提起郑州市篮球特色学校,黄河路第二小学独领风骚,该校连续8年在金水区篮球比赛中蝉联冠军。在2018年6月“郑州市第六届中小学体育节”篮球比赛中,黄河路第二小学男篮再次力压群雄获得冠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小队员们的辛苦训练。黄河路第二小学围绕篮球主题,制定了“社团开发教材—课堂学习技能—课外练习巩固—课间强化提高—社团提升水平”的“五步走”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边实践边完善,及时调整课程,使之更贴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正是这“五步走”策略,促使黄河路第二小学形成了浓郁的篮球氛围,建立起了健康阳光、良性循环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2017年5月,在三门峡市举行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篮球比赛中,号称“梦之队”的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篮球队顽强拼搏,一路过关斩将,喜获三门峡市冠军。优异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这源于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为了营造校园篮球氛围,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篮球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既锻炼了身体,也活跃了学习气氛,学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学校自编自创的篮球操是课间活动的一大亮点,该校篮球操队曾多次代表三门峡市体育局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
 

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更让学生懂得了比赛中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重要性,迅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积极向上的篮球氛围,使校园篮球成为三门峡市实验小学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


校园篮球教育作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已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亲爱的同学们,从这一刻起,锻炼我们的身体,强健我们的体魄,让中国篮球因中国少年而强大吧!

 

■ E学课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篮球健将辛勤的付出,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篮球的新时代。扫描右边二维码,看看我们的篮球健儿们是如何玩转篮球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