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学湖南•校园广播站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77期  总第5707期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7期  下一期
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开展新自然教育特色实践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晗 蒋思意 发布日期:2019-02-18 16:22:00

“回归自然、遵从天性”是开展新自然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在建校之初,就把“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以新自然教育统领新学校特色发展。让我们跟随大同瑞致小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新自然教育中校园美育之华彩。


建设大自然的学校,蕴藏知识宝库


大同瑞致小学的建设围绕着“建一所大自然的学校”展开,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首先,从儿童认知特点出发,把学校建设成“花园、果园、种植园”,增加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其次,从课程建设的需要出发,采取相对集中的栽种方式,先后建设了橘园、葡萄园、杨梅园、兰花街、梨花街、杜鹃花园等。最后,从大自然本身的丰富性出发,兼顾四季变化和景观的功能性,校园里春季有杜鹃花、桃花,夏季有荷花、绣球花,秋季有芙蓉花、木槿,冬季有梅花等。春园中独立的花卉区和鱼池,重在强调各区域的教学功能;学校文化主题园林——博乐园则突出了小园林的情趣和雅致。这种基于大自然本身丰富性和景观功能差异化的设计,使后期课程建设更加自然鲜活。


创设大自然课程,激活教学智慧


学校提出了“把学校当作教室,把景观当作课堂”的理念,并提出了课程场景的概念,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将校园的各类景观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形成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开放式的教学资源。


学校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一个主题课程场景——杜鹃花课程园,分成自然笔记区、水墨体验区、诗歌朗诵区、数学教学区、科学教学区和音乐教学区。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在主题课程园进行实景教学,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在各科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语文课上吟诵诗歌,音乐课上学唱《映山红》,科学课上制作杜鹃花标本,美术课上画自然笔记、创作水墨长卷,数学课上创作杜鹃花思维导图……未来的两到三年,学校将逐步形成杜鹃花课程园、中药课程园、梅花课程园、博乐园多植课程园等多个课程园的学习空间。


2018年4月17日,大同瑞致小学举办第二届鲜花节暨课程整合研讨会。活动以综合课程为主要形式,进行课程整合;以主题探究为课程实施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多途径、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和感受大自然,实现与大自然的联结,全面落实“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办学理念。
 

重构课堂生态,促进教学改革
 

课堂生态的重构,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在新自然教育实践中彻底打通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的全环节,积极探索出一条课程改革和深层次内涵发展的整体性策略。一是实行“常规课堂参考标准”制度,确立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两条常规课堂标准。二是试行教案模式的改革,强调评估证据前置,为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同瑞致小学通过开展新自然教育,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全体师生遨游自然中蕴藏的知识宝库,让学生通过“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实现自然成长的美好童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