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创新应用信息化教育 城乡共享艺术课堂——娄底市第一小学“1+2网络联校”项目实践纪实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龙灵玲 发布日期:2019-03-18 10:06:25 |
为更好地整合校际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娄底市积极响应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大胆创新“1+N网络联校”教学模式。自2015年5月起,以娄底市第一小学(下称“娄底一小”)为主校,娄底市新化县桑梓中心小学和新化县水车中心小学为分校的“1+2网络联校”正式开课。目前,三校“1+2网络联校”已建立三年多,形成了校际互动、教学互助、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良好地弥补了农村边远学校薄弱学科师资的严重不足,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为顺利推进“1+2网络联校”项目,娄底一小建设高清全自动录播教室和高清演播室各一间,合作的两所小学也已经建成校园网,新建、改造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实现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局面,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娄底一小作为主校,先后承担了多个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试点网络环境下的集智备课模式研究、“慕课”研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培训等工作。在校内,“互听互评”、微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常态化,教研氛围很浓郁。通过“网络联校”进行“在线教学同步研讨”教研,两所农村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成长。 “1+2网络联校”项目的实施使两所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提高。主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入分校,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让分校教师“一个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成为历史。通过网络媒体技术实现城乡同步教学,让两地师生在网络同步课堂内共同建构,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自“1+2网络联校”开课以来,娄底一小每学期初制订《“网络联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周三在录播室按时上音乐、美术网络联校课,每学期上课20节并定期反馈评价。此外,学校组织了参加“网络联校”课程的美术、音乐教师分别创编了三年级和五年级的美术、音乐共享课堂校本教材。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