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学河南•河南小作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4期  总第5745期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4期  下一期
童年的葡萄趣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五(1)班 丁新 发布日期:2019-05-27 10:33:53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的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清茶,让你回味;童年,似一道暴风雨后的彩虹,五彩缤纷、绚丽无比。
——题记

 

回想起童年吃葡萄的趣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好酸啊!”我大叫道,眼睛眯成一条缝,吸着冷气,浑身抖擞,牙齿就要酸掉了。原来,我吃了一颗酸葡萄。


妈妈看着我的怪样,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哪有这么酸!”接着随手捏了一颗葡萄放进嘴里,享受地闭上眼睛,脸上洋溢着幸福。
 

“怎么我吃的那么酸,你吃的是甜的?”我又捏起一颗。“啊,还是酸的!”这一回,我酸得直跺脚。


“哈哈,吃葡萄是有讲究的!”奶奶也过来看“热闹”了,“你看,吃葡萄要先吃最下面的葡萄。在一串葡萄中,下面的葡萄成熟较晚,如果它们是酸的那么一串就是酸的;相反,如果下面的葡萄是甜的那么一串就都是甜的。”


“对喽,我刚才吃的葡萄就是之前尝过的。”妈妈解释道。
 

我咀嚼着奶奶讲的大道理,点了点头。


“我们玩一个游戏吧!”妈妈建议道,“每个人说一个关于葡萄的成语、故事或者唱一首儿歌……”
 

“我先来!”我迫不及待地抢了先,“我说的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问题和做事情,必须坚持事实求是。”
 

“听我的‘绕口令’。”妈妈张口即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奶奶也不甘示弱:“看我老人家的《凉州词·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瞧,就是这件葡萄趣事,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点评:这篇记述童年吃葡萄的习作,题目新颖,行文顺畅,全文有起有伏、详略得当,对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也描写得十分到位,是一篇很棒的作文!
 

指导教师:赵子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