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南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巩旭 发布日期:2019-09-02 14:16:31 |
入学四部曲 九月,一个让人心动的季节,当热烈的阳光洒满校园,一批满脸稚气的一年级新生就如小天使一般飞进了校园,给沉寂已久的校园注入无限生机。一年级,人生新的起点,满载着同学们美好的憧憬,满载着家长浓浓的期待;一年级,也是人生新的转折点,亲爱的同学们和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物资准备 入学必备物资相信家长们都早已准备妥帖,这里说的是固定学习场所的重要性。大部分家有学童的家庭都会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书房的装扮不宜花哨,以简洁实用为宜。墙上不要张贴海报、宣传画等,以免孩子学习时分心。书桌桌面不要选择太浅的颜色,白色、米色等容易造成反光,增加视觉疲劳。 健康准备 进入小学,课业压力逐渐增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游泳、跳绳等。“跳绳是小学体育课必学内容,能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还能培养节奏平衡。对一些‘小胖墩’来说,跳绳还能减肥,好处很多,适合全家人一起进行。”江苏省南京市象山小学体育教师黄老师推荐有小学生的家庭都可以准备几根跳绳,大人孩子一起跳。 心理准备 培养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轮滑、器乐等,上小学后可以继续学习,不要半途而废,通过这些兴趣班来激发或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不足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一部分人或许在学前阶段就接受了超前教育,和他们相比,另外一部分孩子势必会显得不那么出色。家长应帮助孩子以积极的补偿手段来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 培养专注力。小学课堂每节课是40分钟,也就是说,孩子的注意力要在这40分钟内做有意的、合理的分配。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家长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需要一定专注力的活动,如下棋、画画、拼图等,锻炼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性和持久性。 能力准备 首先是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后,家长应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刨好铅笔,带齐第二天所需的课本和文具,不要有遗漏。在学校期间要管理好自己的文具、衣物等,可别做丢三落四的“小马虎”。 其次是学习能力。家长应和孩子达成共识: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美观,做完后要自己检查一遍。关于检查作业,不少新生家长习惯事无巨细替孩子指出每一处错误,看着孩子一一改正,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我一直跟我女儿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可以帮你检查作业,但我只会告诉你其中有几处错误,你需要自己找出来改正,因为考试时不会有人帮你检查。”三年级女生朵朵妈妈是这样做的。 最后是同伴交往能力。进入学校的儿童,是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开始,他们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学会交往、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处事做人,适应社会需要。
家长百宝箱 对新生入学这件事,忐忑不安的还有家长们。孩子不喜欢新学校怎么办?在学校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们身边也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江苏省连云港市陆心睿小朋友一家为了冲民办,提前一年半做准备,疯狂刷题,上各种辅导班,终于考进了心仪的民办小学。可开学没多久,心睿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每天都嚷嚷不想去学校。究其原因,幼儿园老师说话和风细雨,就像知心大姐姐,但进入小学后,班主任很严格,凡事追求完美,学生哪怕偶尔迟到一次也会被批评,加上班级里卧虎藏龙,很多同学都有诸如主持、跳舞等特长,可以在大小活动中一展风采,心睿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上学越来越抵触。 面对幼小衔接阶段的不适应,家长该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副园长朱小莲根据多年从教经验,在一次幼小衔接讲座中这样说道:“小学和幼儿园在环境、作息时间、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容易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是学习方式差异和师生关系差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阶段开始转向逻辑思维为主,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在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另外,幼儿园阶段孩子和老师时刻在一起,老师相对来说更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也几乎有求必应;进入小学后,很多老师可能只在上课时间出现在教室里,不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对习惯了接受‘妈妈式’照顾的孩子来说反差是巨大的。作为家长,在孩子人生中的这个特殊阶段,最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不要有过多压力,怀揣一颗友好平和的心。放学见到孩子别急着问今天学了什么,先问问‘今天你开心吗?’” 另外,针对目前很火的各类幼小衔接班,建议家长放松心态,不要认为没上过幼小衔接班就一定不如别人,其实很多小学老师宁愿从头开始教。在他们看来,“与其给我一张写了错字的纸,不如给我一张白纸”。
新生常见问题知多少 谈到进入小学后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朱园长举了几个例子,出乎我们意料。与大部分家长的设想不同,孩子也许会害怕老师,也许会上课听不懂,也许会和同学产生矛盾,但实际上真正困扰他们的反而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会使用厕所里的蹲坑。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大部分孩子习惯于使用马桶,而小学里的厕所一般都是蹲坑式的,很多人不敢或不会用,这往往成了孩子入学后面对的第一个“拦路虎”。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家长提前帮助孩子适应就可以了。 找不到上课班级。现在小学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这些活动往往会安排在不同的教室或功能室进行,如果对学校布局不了解,第一次上课容易找不到地方,内向敏感的孩子甚至可能因此而焦虑哭泣。 建议家长可以事先带着孩子熟悉校园环境,告诉他们教室、老师办公室、各种功能室甚至厕所的具体方位。 抱不动作业本。这是朱园长讲述的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真实事件,开学后女儿荣幸地被选为语文课代表,每天的工作之一是负责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收齐送去老师办公室。全班五十四本作业本,每天从一楼教室抱去三楼办公室,因为女儿力气不够,加上新作业本很滑,有时候一路会掉在地上两三次,抱着一摞本子弯腰去捡也不是件容易事。由此看来,从小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呢!
伴着凉爽的秋风,远方飘来阵阵悦耳的铃声,耳边是同窗的欢声笑语。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勤攀书山苦渡学海,博览知识放飞梦想,为了心中那个了不起的梦想,加油吧!
■E学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如何当好一年级家长也是一门学问,扫描二维码来了解一下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