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8期  总第5787期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8期  下一期
十五团圆夜 圆极是中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刘子欣 发布日期:2019-09-16 16:42:28

“圆”在中国人心中是一种象征“团圆”“圆满”的符号。而谈到能代表“圆”的节日,首先印入脑海的便是我们熟知的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之源起,一说源自神话“嫦娥奔月”,一说源自帝王祭月礼仪,一说源自习俗拜月文化。而无论是出自帝王礼节,还是对月的崇拜,“团圆”二字一直贯穿于整个节日内涵之中,有人对中秋月圆夜怀以希冀,有人每逢月圆夜便思念故人。也因此,“团聚”与“相思”置两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象征着不同家庭的不同故事。
 

而人们对节日的情意表达也通过制造象征物来具象化。故每逢中秋团圆夜,家人相聚赏月、食月饼便成了这个节日最动人与深刻的画面。中秋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塑成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十五相聚最难得
 

在绝大多数孩子眼里,中秋是格外令人欢喜的,因为中秋节意味着家人外出归来,也意味着他们会拥有一顿丰盛的晚餐。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三(6)班的肖泽宇同学觉得,除了过年,只有中秋月圆夜,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的家人才能回来和他一起吃月饼、赏月,“我最喜欢中秋节了!因为我家人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除了过年,只有在八月十五这个象征着团圆的日子,他们才会回来和我们一起吃月饼、赏月。所以每个中秋节我都期盼,期盼下一个中秋节和这个一样美好。”
 

同班同学刘俊峰谈起中秋也有说不完的话:“到了中秋夜,我们一家便早早聚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等月亮升上了天像一个笑脸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起了‘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爸爸还和我说,吴刚砍桂花树,砍了一年才能掉下一片叶子,而这片叶子到了人间就会变成金叶子,哪家最勤劳,哪家就会拥有它并变得富裕。”
 

该校二(6)班的许四元兴高采烈地告诉编者,中秋节一到,爸爸就会从南京回家,“中秋节能看月亮,能吃月饼,还能吃团圆饭!我爷爷会把月饼和一些好吃的放在我家门口,大家团团圆圆的,开开心心的,特别热闹!”

 

每逢佳节倍思亲
 

快乐与相聚是团圆夜的幸福所在,而相思也是中秋节难以割舍的一个话题。
 

在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四(8)班杨雨甜同学看来,中秋节代表着对姑姑的思念。回忆起姑姑出嫁前日子,杨雨甜说:“我记得曾经的一次中秋节,妈妈给我们买了许多花炮,我和姑姑把花炮都拿到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我选了两根最好看的,一根给姑姑,一根留给自己。我们把花炮一起伸到打火机的上方,一打火,花炮的头很快就被点燃了,接着又冒出彩色烟火,我们高兴地挥舞着花炮,火焰就像一条条‘金蛇’在空中飞来飞去。彩色烟花转瞬即逝,我和姑姑就坐在一起仰望天空,欣赏那一轮明月。我真的好想姑姑啊,好想姑姑能和我们一起过中秋,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啊。”
 

当相思具象为物时,故事也就变得生动了起来。江苏省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告诉编者,老师周祝君经常侃侃而谈儿时所吃的糖饼。周老师告诉他们,记忆中的糖饼饱含着父母的情与爱,饱含着一家人的团圆相聚,这让他不忘贫困并珍惜当下的富有。
 

“中秋节要到时,大人会淘些小麦晒干,然后在晚上进行研磨。”十三四岁的少年时光里,周老师总是帮助母亲“拐磨”。周老师在后面拉磨,母亲在前边放入麦子,稳住磨担。多次反复研磨,直到都是麦麸子为止。而到了中秋节的傍晚,母亲开始和面,放入发酵的陈面团,等到面粉发酵膨胀,就开始包糖饼并上锅蒸。等糖饼好了,周老师便叫回父亲,一家人相聚开始敬月、赏月、吃糖饼。周老师说:“那个时候敬月可是有礼品的,有菱角,还有瓜果什么的,都是自家菜园里长的。当时小小的我以为,只要向月亮许愿,什么愿望都会实现。”
 

因为有了期盼,有了相思,那遗憾自然也会在不同的故事里出现。
 

为了祖国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与共,总会有一些特殊的群体,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轻易离开,而他们也同为人父(母),有留守在家中的孩子盼望着与他们相聚。刘同学的父亲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父亲是江苏连云港公安边防支队机动中队组织官兵,中秋节临近,他难以离开自身岗位回到家中与刘同学团聚,便在纸上用绘画和文字表达着对孩子的思念,然后再通过手机拍照进行远程传输。
 

我们不禁感慨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捷,技术将时空距离缩短,将社会在移动中建构。曾经只能望月而叹的思念,如今能通过媒介而直抒胸臆。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


“以食为天”的精神在不同对话中展现得既真诚又直接。在他们的中秋印象中,“赏月”与“食月饼”是中秋夜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是团圆时的信号,是未能相见时的寄托,更是中秋节最带有“团圆”意味的文化符号。节日所蕴含的仪式感,随着时代的更替,在删繁就简中凝聚在了食物里。
 

“大团圆”的民族心理与自古以来对“圆月”的崇拜,深化了人们思想中固有的“团圆”意识。也因此,为了与象征“圆”的符号相结合,民间流传着“天上月圆,人间饼圆”的说法。
 

当我们再进一步观照符号背后的社会文化变迁时,只取一点观之,便能看到这“团圆饼”中所凝聚着的百姓对秋日丰收、阖家团圆的美好希冀。其中一特例,即“五仁月饼”,更因其“五谷丰登”之意,在旧时的团圆日里格外受捧。
 

中秋节期间,五仁月饼收获了不少粉丝,跻身电商平台最受欢迎的月饼之一。而就在前几年,以五仁月饼为代表的传统口味月饼在网络上被“黑”得很惨。如今五仁月饼的翻身,其实是赢在了“家的味道”,留住了“团圆”,这是传统的回归。当子女们通过电商给父母买月饼时,符合父母口味偏好的五仁月饼当然不会“滚出月饼界”,只会更加受到欢迎。
 

以“五仁”为例,那些能够代表例如“丰收、团圆、健康”等含义的文化象征物,也将重新被赋予时代的内涵。

 

古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愿每一个中秋佳节,圆月当空时,每个孩子都能与家人团聚,共赏月,共食月饼,共度一个温馨难忘的月圆之夜。

 

■E 学课堂

 

中秋源起为何?月饼的习俗又是如何在民间流传开的?我国不同地方又有哪些风俗?其他国家也会过中秋佳节吗?扫描左边二维码,来看黑龙江省虎林市第五小学隋楠老师的微课解答。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