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砸缸之后,司马光开启的别样人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2-23 13:34:05 |
司马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有趣的是,司马光虽身居高位,但真正被我们熟知,却是因为他童年时干的一件事,也就是“司马光砸缸”。对小司马光来说,大水缸是一个巨大的困局,能在瞬间想到破局之道,足见其智慧。而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无数次遇到这种困局,但都不能阻止他给世人留下一个闪光的人生。
七岁砸缸救人,机智果敢 《宋史》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寥寥几笔,司马光砸缸(原为砸瓮,因瓮逐渐退出现代人视线,改为砸缸)的画面感便有了。在课本中,这些话被翻译成白话文,但是课本并没有告诉我们司马光救的这个孩子是谁。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当时的史书多为纪传体,内容按人物划分。他认为,要想从历史中获得借鉴,理清历史脉络,还是按年份记事的编年体,如《春秋》那种更好。于是司马光以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为基础,将战国初期到秦朝灭亡的三百年历史,按时间顺序编成《通志》。
新旧斗争,名臣争锋落败
对一个极有政治抱负的人而言,政治主张遭到皇帝的全面否决,这真称得上是最大的打击。1070年,司马光自请离京外任,他带着书局的人关起门来专心致志编写《资治通鉴》。这一写,就是十多年。
1084年,《资治通鉴》终成,共计294卷300万字。上起战国初期,下至五代末年,将1300多年的历史逐年编成。成书时,司马光已是65岁的老人。他献书时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完成的次年,主张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其子宋哲宗继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是个守旧派,于是司马光被提拔为宰相,新法尽废。可叹司马光为《资治通鉴》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了。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他著作颇多,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有钻研。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在漫长的失意时光里,司马光不为利益而夺志,更不曾意志消沉,而是抖擞精神成就了这一史学巨著,着实令人钦佩。
人物百科
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官至宰相。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余年,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