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97期  总第5838期  2020年02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97期  下一期
新春里的新“气象”——开学第一课,今天学气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鲁芳 发布日期:2020-02-10 15:40:27

春伊始,从民谚中学气象

 

佳节刚过,立春伊始。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常用春天意寓温暖、美好,但初春时节往往事与愿违。目前尚处于“六九”期间,北方地区仍旧“冻死猪狗”,南方虽然开始“沿河看柳”,但早晚依旧寒气逼人。“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冷不丁一场冷空气来袭,“倒春寒”仍有可能给局部地区送来一场春雪。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华夏人民在劳作过程中,根据气象规律总结出了大量的气象谚语,是我国特有的农耕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着古人的看天经验,《邶风·北风》中“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意指疾驰的寒凉北风将会带来雨雪纷飞的天气,这是历史上对冷空气最早的描述。

 

这种多变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来说往往是灾害性的,靠天吃饭的需求,让天气预报成为刚需。在没有气象科学的时代,人们只能靠抬头看天、低头观物的经验来预报天气。于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总结了一系列观测气象的经验,这就是最早的天气预报,俗称农谚。

 

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说的是中秋节如果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那么来年元宵节就会阴天或下雪;又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就是说如果傍晚出现晚霞,那么第二天就会是一个方便出门的晴好天气。除了观天象,人们还发现观测动物行为也是一个不错的天气预测方法,比如“燕子低飞要落雨”“泥鳅静,天气晴”“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

 

在水银晴雨表出现之前,收集任何有关天气的预测数据都是极为困难的,这种以成语或歌谣等形式在民间流传的俗语,成了当时最可靠的天气预测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知阴晴,专攻气象靠科技

 

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报了我国首次电视天气预报。在现代,天气预报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阴晴雨雪,风雷霜冻,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

 

炎炎夏日,明明报30℃,为什么我们感觉这滚滚热浪有40℃的“热情”?寒潮来临,在那些“北方人靠暖气,南方人靠一身正气”的日子里,明明都是0℃,为什么感受会如此不同?难道是天气预报不准?No!这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身体“欺骗”了!

 

体感温度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如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等。以湿度为例,湿度每增加10%,体感温度则降低1℃。这就是为什么南方的夏天比北方的更炎热,而且同样的低温条件下,比北方更寒冷。面对时常光顾的阴雨天,南方人表示自己“太南了”。

 

如今,天气预报已采用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可精准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甚至还有跨季度和跨年度的长期预测和实时系统预测。更加高科技的是,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方面已经开始发威。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钱奇峰介绍,将神经网络的方法用在天气预报上并不新鲜,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一些应用。如今,人工智能预报天气已成为热门话题。不过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应用场景未来还有很多。

 

巧“变天”,人工干预梦成真

 

天气千变万化,像极了人类的情绪。既然情绪可以控制,那么天气可以吗?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借助科技的力量,人们对天气的变化原理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就使人工影响天气成为可能,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国家之一。

 

1958年,吉林遭遇旱灾,当地相继实施了人工增雨,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工干预天气。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迅速展开相关研究并实施作业。2007年,中央气象台设立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为全国指挥部。如今,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方式是增雨和防雹,除此之外,还有人工防霜冻、人工消雾等作业,给农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而事实上,除了局部地区、紧急情况外,人工影响天气并未大规模使用,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现在能够动用的力量,与天气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随心控制天气自然是不可能的。

 

须警惕,气候变化影响大

 

世界气象组织在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异常高温、冰层退缩以及创纪录海平面升高等情况持续了十年。

 

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可在大气中存在数个世纪,在海洋中存在的时间甚至更长,从而维持气候变化。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盖融化,自1993年卫星测量开始以来,海平面在加速上升。海洋作为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的缓冲之地,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今,海洋热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并且出现了广泛的海洋热浪。此外,气候变率和极端天气事件是近期全球饥饿人口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造成严重危机的主因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我们还远没有走上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轨道。如果现在不采取紧急气候行动,那么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将超过3℃,对人类福祉的有害影响将越来越大。

 

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需要做的是爱护环境,适应天气变化,在气象灾害来临时做好防范措施。

 

知冷暖,顺应气候保健康

 

春天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俗语说“春捂秋冻”,正是指我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注重保健,确保身体健康。

 

卫生保健。勤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勤洗手,勤换衣物,不去或少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提高免疫力。

 

饮食保健。多吃水果蔬菜,多食粗粮;多喝水,少吃零食、冷饮,确保营养均衡。

 

穿衣保健。衣着轻便保暖,适当增减衣物,注意早晚温差,不要急着脱掉厚衣服。

 

加强锻炼。春天空气清新,户外温度适宜,可适当进行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运动,有益于增强体质。

 

冬尽春始,当春急切地叩开四季初始的大门时,冰雪融化,花枝孕蕾,白昼变长,太阳更暖,春天正以其特有的方式铺展开来,年味与春意相融,节日与节气相伴,使得一切都焕发着新意。相信同学们所有的新春愿望和目标,都会在新的一年里闪闪发光。

 

■E学课堂

 

有一种装着透明液体的玻璃瓶,据说它可以预报天气。没错,这就是古代就有的高科技——风暴瓶。英国海军上将罗伯特·菲茨罗伊在1834—1836年间陪同查尔斯·达尔文探险,途中达尔文发明了这种小瓶子。扫描二维码,一起来学习制作风暴瓶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