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E学河南•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6期  总第5913期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6期  下一期
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整理/高会芳 发布日期:2020-08-31 15:27:45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河南,非遗丰富、繁多,包含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体育竞技、杂技、手艺、节令、信仰、习俗乃至民间知识等。2020年,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非遗,看非遗物件、听非遗故事、学非遗技艺,在看、听、学中体味、体知民间智慧,传承、传播中原文化。
本期,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杞人忧天。

 

杞县,是开封市的一个人口大县,西周时称杞国,五代时改称杞县。


说起杞县,可能很多人会一头雾水,但如果提到杞人忧天的传说,则几乎人尽皆知。杞人忧天传说的大意是: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凹陷,自己没办法生存,一天到晚寝食难安。现在,杞人忧天常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担心或忧虑。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淮南子》《列子》《史记》等都有提及,历代很多文豪更把它看做笑话,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梁甫吟》中说:“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谁都知道天不会塌下来,地不会陷进去,但杞人却整天瞎担心,真是可笑。时至今日,人们遇到从杞县来的人还会开玩笑:“你们那里的人,是不是总担心天塌下来?”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传说为什么能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呢?除了因为它历史悠久、老百姓熟知于心、全国有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杞人忧天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早在三千多年前,杞人就意识到人类破坏自然会受到惩罚。杞人所忧虑的自然灾害,后人也遇到了,比如洪水、地震、疫情等,而且都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威胁。杞人忧天其实蕴含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深意,而且这层含义已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杞人忧天传说与女娲补天传说一脉相承。在盘古开天辟地后的某一年,西天顷刻间塌陷,天上的水哗啦啦地从缺口处流出,淹死了很多人和动物。女娲目睹惨状,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把天上的缺口补上,并最终用五彩石把西天补好了。天虽然补好了,还会不会有其他灾害?万一再有天塌地陷的情况出现,人类该如何生存?这种恐惧心理让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杞人忧天传说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杞国确实发生过好几次大的天灾。《史记》记载:“鲁庄公七年,鲁国西北(注:与杞国接壤)‘陨星如雨,与雨谐’。”经有关部门考证,杞国迁往山东新泰等地后,当地曾发生过陨石坠落。另据专家考证,春秋时期杞国所在地区还发生过强烈的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当时科技并不发达,杞人看到从天而降的燃烧着的巨石和地面上裂开的深沟,内心一定惊恐万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杞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也是很自然的事。
 

除了自然灾害,恶劣的生存形势也让杞人忧心忡忡。历史上,杞国和其他诸侯国相比就是芝麻点大的小国,连司马迁都不愿多费笔墨而仅用200余字记述,并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当时,郑国、宋国等强国屡屡欺凌杞国。杞国君主被逼无奈,只能带领杞人一路迁徙,最后投奔了鲁国。但鲁国根本没把杞国放在眼里,对杞国君主肆意凌辱。多次被攻伐的杞国,时刻都有亡国之患。这样的环境下,杞人普遍有了忧患意识,也正是这种忧患意识推动着杞国不断向前发展。
 

如今,杞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中国大蒜之乡”“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等多项称号,特别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大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探天问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就是杞人忧天给后人的启示,杞人忧天不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所以,杞人忧天传说能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