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素笺承墨 纸韵千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11-23 16:01:32 |
“纸寿有千年,宝砚润毫厘。”纸张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也凝聚着代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历史的长卷里,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处不在的纸,引无数艺术从业者探索其艺术承载的可能。本期,E宝将带领同学们去探索纸张的精彩故事。 纸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或以书本、礼品包装这种日常朴素的形态出现,或以剪纸、纸雕这种充满艺术的形态出现,它传承文字,也装饰生活。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在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前,纸的发明、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在纸产生、普及之前,人们是用哪些材料来替代它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在纸出现前,人们有许多记载文字的方式。目前,我国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文字被篆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随着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青铜器物也成了文字的载体。除了甲骨、青铜器以外,古人后来找到了更加方便的记事材料,那就是简牍,竹片叫“简”,木片叫“牍”。在简牍上用漆或墨写成文字后,再用韦(皮条)或丝编起,叫作“策(册)”。成册的简牍便于存放,又价廉易得,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主要的书写记事材料,直到后来被纸淘汰。 中国最早的纸张可以追溯到西汉。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文化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但由于造纸技术不够发达,生产出来的纸张质地粗糙,且受原料和产量的限制,导致价格昂贵,很少投入使用。直到东汉初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流程,让人们有规可循,同时使用树皮、破旧渔网等廉价原料,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又降低了造纸的价格,纸张这才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如果说,纸在汉代还只是刚刚崛起,还未完全取代简、帛的话,那么到了晋朝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桑皮、藤皮。在技术设备方面,出现了更多先进设备,提高了工效,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专门有文章记载了对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这个时期,造纸术还传到了朝鲜和越南,这也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隋唐五代时期,产纸地遍布全国,并出现了新式的竹纸。南方竹材资源丰富,竹纸发展得非常迅速。唐朝文化百花齐放,且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让印书业兴起繁荣,这也促进了造纸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所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 宋元时期,产生了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还做成了货币以用来交易,促进了商业的进步。明清时期,纸张与各式技艺相结合,花色形式丰富多彩,造纸技艺已十分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时期还实现了纸的再利用,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纸,依这一特性,人称“还魂纸”,具有省时、省料的特点,充满环保意义。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造纸技术的成熟。纸张的普及为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纸张也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有了更丰富的用途,既可以用来制作具有实用价值的日用品,还结合绘画雕刻发展出了独特的纸雕艺术。 小小的纸张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变化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通过E宝的介绍,同学们是不是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张的知识呢?让我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探索纸张的更多奥秘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