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巩义小相狮舞:誉满天下,舞动中国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策划/本报编辑部 整理/李丹丹 发布日期:2020-12-07 10:43:33 |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河南,非遗丰富、繁多,包含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体育竞技、杂技、手艺、节令、信仰、习俗乃至民间知识等。2020年,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非遗,看非遗物件、听非遗故事、学非遗技艺,在看、听、学中体味、体知民间智慧,传承、传播中原文化。 本期,让我们走进巩义市,认识一朵舞蹈届的艺术奇葩——小相狮舞。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在春节和重大庆典活动中出现,意寓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祈求吉祥、消灾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舞渐渐传入民间,各地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不停演变中,小相狮舞逐渐融入社火中。狮子社火是一种集体活动,以旗队仪仗为前导,旗队由多种旗帜组成。狮子前面是四面大鼓或八面大鼓和成排的大惊锣、大铙、大镲等铜乐器组成的演奏队伍。狮子舞表演时,同时演奏乐器以壮声威,雅称“雷音”,此外还有好多放炮人,以及吹螺号、尖子号造声势的众多参与表演者。这期间,狮社总指挥手持小白旗站在旗队前,负责指挥全社的行止、表演,处理可能的纠纷和对外交涉等。 名家辈出,赞誉无数 小相狮舞声名远扬,诞生了许多狮舞名家,像狮子头角名家崔鹤鸣(1862—1931)、狮舞全把式崔德标(1885—1951)、狮子回回名手崔承水(1904—1989)以及狮子尾角名家杨贯一(1907—1989)、崔仙舫(1926—1990)、张西令(1938年生)等。 这些狮舞名家,积极钻研舞艺并不断创新,为狮舞艺术的发展、提高、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后代及周围许多狮舞团体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崔鹤鸣,他与霍如意(回回)合作的大镰舞堪称一绝,其大镰形状是金属枪头左右各弯曲地伸出尺长如翼的分枝,舞蹈中大镰有三次向狮的前腿进攻,表演难度很高;再如崔仙舫,他独辟蹊径创出了著名的“双凳双狮”,即在板凳顶摞双凳(或三凳),在长1米许、高0.2米的凳面两端各上一狮,两狮同时跳跃起舞,相互旋转换位表演。 小相狮舞诞生发展于民间,是中原文化沃土培育出的一朵舞蹈艺术奇葩,多年来常有外村人、外地人慕名前来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小相村传授的狮舞艺徒遍及巩义市境内的孝义、康店、圣水、涉村、堤东、东侯、鲁庄等村镇和巩义周边的偃师、登封、新密、新郑、洛阳、开封、许昌等地,最远至新疆昌吉州等地区,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历代名家的推陈出新下,小相狮舞深受观众喜爱,先后获得“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等称号,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