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家庭作业之惑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撰稿/巩旭 发布日期:2020-12-21 10:03:23 |
焦点:一场由家长退群引发的争议 近日,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原来,这位家长因为被老师要求批改孩子作业、辅导功课而觉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尽的责任,一气之下退出了孩子所在班级群。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还要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无独有偶,国庆前夕一则“爸爸参加家长会突然情绪崩溃”的新闻也引起了家长广泛讨论。这位爸爸由于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班级群,怎么看得过来? 此外,网上还有消息说某小学老师称“工作量饱和,家长帮忙批改作业能提高效率”,而另一边,不少家长吐槽学校布置的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越来越多,包括每日背诵或体育锻炼视频打卡、作业批改与签字等。很多没有老人帮衬的双职工家庭疲惫不堪,一方面自身工作任务繁重,经常需要出差、加班;另一方面每天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打卡任务以及“盖楼”回复、点赞投票等,这些都给家长带来烦恼。
心声:互相理解是良方 随着网上消息愈传愈烈,家长和老师之间仿佛成为对立的两方,矛盾一触即发。 为深入了解各方真实想法,本报编辑部在家长和老师中发起了一次关于“家庭作业”的投票,而结果和网传似乎有些出入。 从投票结果来看,43.1%的家长每天花费在辅导功课、检查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并不会对家长造成太大困扰,另外还有多达36.21%的家长选择了“不需要辅导孩子作业”这一选项。
对批改家庭作业,家长们的态度也并非完全抵触,有51.72%的家长选择了“可以配合老师工作,但要有一定限度”这一选项。不难看出,文章开头提到的因不愿批改作业愤而退群的家长应该只代表了一小部分家长群体。 家长:对孩子负责是父母应尽的义务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比较关注的。浙江省杭州市一位网名为“乐爸”的家长表示,家长和老师首先需要互相理解,双方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而且,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老师没有要求,也会主动督促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孩子是自己的,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别人家的家长”。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第四小学一年级陈雨萌同学的家长认为,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反馈孩子课堂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巩固习得的知识,所以家长的责任主要是监督孩子有没有按时完成,而批改的工作应该由老师承担,这样老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修改第二天的教案。 吉林省长春市东师高新慧仁实验学校吕浡诚同学的家长则希望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少而精。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每天的家庭作业内容要有代表性,且数量不宜过多,这样家长也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较好地起到监督、辅导的作用。
关于“家长批改作业”这一话题,老师们也并非传说中的“不近人情”,他们也有很多话要说。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的曹丽娟老师认为,大部分老师布置家长辅导查阅学生家庭作业的本意,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查漏补缺作用,毕竟在校时间有限,老师们除了日常教学任务,还有很多琐碎的行政工作,不一定能面面俱到。作为老师,也应该理解家长工作的辛苦,合理安排家庭作业,给学生和家长留有足够的亲子互动时间。
叫停:明确家校共育边界,各司其职 事实上,随着社会各界对“家庭作业批改”关注度的持续提升,从2018年至今,全国至少已有10省份用发文的形式,对规范中小学生作业提出了相关要求。山东规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陕西规定“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广西规定“不得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辽宁规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等等。
除了各省份相继出台明文规定,近期还有部分地区的学校在班级群中宣布取消每日的体育锻炼打卡、英语朗读打卡等。消息一出,家长们的反应喜忧参半:一方面觉得轻松了不少,再不会因为单位加班赶不及学校打卡而焦虑;另一方面又有点心慌,因为每日打卡确实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自律,有时候还是需要外力推一把。 那么,在孩子的学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究竟该如何分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各司其职,“学生作业家长改”实则让家长成为校外辅导员,如果把这一做法称为“家校共育”,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的混淆,让家庭教育围着知识教育转,把学生包围在知识教育中,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关系,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当家校沟通出现问题时,仅靠出台相关文件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学校、老师、家长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要相信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低和负担轻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是负担越重成绩就会越好。 不越位、不缺位,边界明晰、配合有力,这才是良好“家校共育”应有的样子!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主体之间是同气连枝的关系,任何一方的体验和感受都会对其他方造成影响。因此,当下亟须通过确定家校分界线和学玩分界线的最佳边界的方式,来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能够获得必要的自主空间,从而使这四方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E 学课堂
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也不一定都会徒增家长的烦恼,扫描右方二维码,来看看这份让亲子共同乐在其中的“特色作业”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