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太极拳:从陈家沟走向全世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策划/本报编辑部 整理/毋昆 崔鹏 发布日期:2021-02-22 14:40:59 |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本期,让我们走进焦作市温县陈家沟,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发源于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注重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起源:河洛交汇处孕育太极拳法 雄浑的黄河水流至邙山脚下,与清秀的洛水交汇,一清一浊,泾渭分明,清水浊流回旋激荡,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离此不远的黄河北岸,就是陈家沟。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长拳。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陈氏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王廷又名陈奏庭,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他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文武兼备,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 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陈王廷将众家武术之长融会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大胆创新,研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体系,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自古不传外姓,这条代代相传的规矩,直到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到陈家沟学拳时被打破。 杨露禅幼时家境贫寒,10岁时就来到陈家沟陈德瑚家做工。当时,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是陈德瑚家的“常客”,每天晚上,陈长兴在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便躲在残垣与枝叶后偷看教拳,直到被陈长兴发现。 因杨露禅为人忠厚诚实,聪慧好学,陈长兴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破例收其为徒,倾囊相授。杨露禅学成后入京与人比武未遇敌手,被誉为“杨无敌”,太极拳从此名扬江湖。之后,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衍生出诸多拳法流派。除了杨露禅所创的杨氏太极拳,还出现了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派别,形成了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等基本内容。 近年来,温县开展“太极拳进校园”活动,请太极拳师教学生习练完整套路的太极拳。于是,很多学校的操场上常出现这样一幕—— “同学们,你们有谁能说出太极拳的招式啊?” “起势、金刚捣碓”“白鹤亮翅”……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说道。出生于陈家沟的学生还会立刻摆出架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 看着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拳师趁热打铁开始演练太极拳,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动作惹得学生们跃跃欲试,活泼一点的学生已经开始跟着一起“出招”。 整套动作打完后,拳师将拳术套路给学生复述一遍,接着开始集体演练。 在“太极拳进校园”活动中,温县中小学校将武术文化寓于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不仅把太极渊源、名家故事引入武术课堂教学,而且推出了太极文化墙、黑板报,并组织开展各类武术才艺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 如今,在温县,学生习练太极拳已蔚然成风。 兴盛:“打”出国门,走向世界
几十年来,陈家沟走出国门传拳的拳师多达100多位,传播范围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著名的“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桃李满天下,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陈家沟朝圣、拜师学艺的太极拳爱好者络绎不绝。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2008人组成的太极拳方阵演绎了行云流水、天人合一的太极神韵,太极拳再次惊艳了世界。 2017年9月1日,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为主题的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在陈家沟启动,开启了太极拳全球传递活动;活动沿“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两条线路,在国内165个城市和国外25个国家的30个城市开展环球传递演练,总计参演人数超过1000万人。 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项目。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