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万米海底 妙不可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3-22 14:16:02 |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地球第四极”——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挑战者深渊,深度10909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学家大洋科考“全海深”进入。
中国智慧首战告捷 提起载人深潜器,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蛟龙号”。作为中国大洋科考的“超级明星”,“蛟龙号”从1000米级海试到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足足历时3年。 而“奋斗者”号首次海试,就“一步到位”,直接挑战万米级深度,并一举成功,大有几分“首战”即是“终战”的意味。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奋斗者”号首次海试可能就瞄准了万米级目标,由此足见,“奋斗者”号对顺利完成使命成竹在胸。 “亲爱的观众们,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奋斗者’的画面向大家展示万米的海底。”当“奋斗者”号成功坐底,3位潜航员第一时间向全国观众直播了他们所看到的海底世界。让人自豪的是,“奋斗者”号声学系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通过水声通信,“奋斗者”号从万米海底直接将文字、语音及图像实时传输给母船“探索一号”。此外,由多种高科技设备集成的组合导航系统,还为“奋斗者”号的巡航作业提供了高精度的水下定位导航。
“奋斗者”号为何而奋斗 现在,我们虽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去过深海(3500米以下海域)的人数却远远少于宇航员的人数,更不用说到达深渊(6000或6500米以下海域)的人数了。 11000米,这是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大概深度。在无光、低温、高压、无线电屏蔽这几大挑战中,巨大的压强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在万米海底,每平方米要承担的压力,相当于手指上放一吨重的汽车。所以,如果“奋斗者”号在水下有一道小裂缝从外部直通驾驶舱,喷射而入的水流就会像狂野的子弹,让舱内人员瞬间牺牲,没有任何补救的可能性。所以深潜,尤其是载人深潜,风险极大,危险性极高。 长久以来,我们人类所知的海洋深度仅为百米左右,无论是深海的资源、生物,还是地貌、环境,我们只能靠推测和想象。但这样一个神秘的异世界,随着深渊技术的发展,正被层层揭开。
由于深海中环境相对稳定,沉积物沉降之后能够很好地“待在原地”,不被“吹走”。这些沉积物一层层稳定地累积,就形成了在垂直方向上展示地球百万年生态的时间轴。这些沉积物中的化石或者有机碳含量,则向人们揭示着海洋以及地球的气候变化。 深海沉积物蕴藏着生命起源的答案 生命可能起源于深海的观点,已经被许多科学家认可。科学家们还认为,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形式应该拥有耐压基因。在深渊微生物耐压机制上的探究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深海的理解,并且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研究深海就是预研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空间与资源的限制,人类未来也许会飞向宇宙,寻找新的栖息地。一颗拥有液态海洋的星球,可能会是新家园的首选。目前,人类已经发现木卫二和土卫二有冰下液态海洋存在的证据,在木卫四也发现了地下海洋的相关证据。另外,在土星、木星、海王星的一些卫星上,均发现冰存在的痕迹。现在对海洋了解得越多,未来才能对人类的第二故乡越熟悉。
我们仍对大海知之甚少 我们虽与大海相处了亿万年,但19世纪末英国皇家海军“挑战者”号的环球科考,才开启了现代海洋科考序幕。也正是那次举世瞩目的航行,我们发现了深渊区。可见,我们对大海的了解少之又少。 毫无疑问,“奋斗者”号的成功下潜,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深海探测事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还有许多未知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索,未来还需要更多资源投入,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深海,利用深海。 大洋之下,仍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E学课堂
亲眼目睹海底的“真面目”,对海洋科考来说极为重要。扫码了解一下“奋斗者”号是如何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