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李绅:从悯农诗人到腐败酷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3-22 14:26:15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两首《悯农》,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珍惜粮食的心声,引起世人共鸣,被称为千古名句,也让作者李绅被冠以悯农诗人的光荣称号。可现实却很打脸,这位悯农诗人发迹后的生活相当奢侈,忘却初心,鱼肉百姓。
年少忧国忧民,正直大义 李绅,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的曾祖父担任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地方官。然而,李绅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但因父亲早逝,6岁时便随母亲颠沛流离,受尽了人情冷暖,也亲眼目睹了农民朝不保夕的生活。 相传,李绅中进士后衣锦还乡,与友人李逢吉于观稼台上体察民情。当时,李逢吉发出了“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的感慨,而李绅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田野里,炎日下,不少农夫正在锄地,衣衫下汗涔涔的身体格外瘦弱。想到他们终日劳作却不得温饱,李绅的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慨,继而写出了千古名诗《悯农》。
李绅发迹后再也没有了悯农之心,只顾一己之利,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受之人。相传,李绅爱吃鸡舌,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后院堆满了鸡的尸体。在唐朝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说法细思是不可能的,但流言盛行的背后,也恰好反映了李绅的穷奢极侈。
玉盘珍馐,美人如玉,李绅早已迷失其中。初心不复,热血已凉,李绅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热血少年郎了,写出的诗歌也只是为了歌颂皇帝功德。 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公元845年,74岁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当时,民众举报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立即将吴湘逮捕并判处死刑。此案上报朝廷后,朝廷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事实上,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了讨好李德裕。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两家是世仇。李德裕当上宰相后,也借故整过吴武陵,并将他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吴武陵郁郁而终。李绅为了讨好李德裕,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罗织罪名,并处以死刑。 公元847年,唐宣宗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李党一干人等全部被贬去崖州。吴湘的兄长吴汝纳为弟鸣冤,请求朝廷复查“吴湘案”。三司复查后,吴湘冤案得以平反。死去的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被定性为酷吏,受到“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从最开始的悯农,到为官后忘却初心、鱼肉百姓,死后还连累到子孙,悯农诗人李绅早已面目全非,令人不胜唏嘘。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