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ASO-S:中国人的“探日”天眼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03 08:40:11 |
中国在探索太空领域正稳步前进,继“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奔赴火星后,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也将于2022年升空。为何要去探测遥远的太阳?中国的太阳探测卫星有什么特长?
探测太阳是重要的科学议题 从古至今,太阳引发了人类太多的思考,我们对这颗耀眼的恒星充满了好奇。不过,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总是绕不开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因为太阳一旦“发威”,就会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003年10月底,太阳活动引发强磁暴,多颗科学卫星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全球卫星通信受到干扰,GPS定位大受影响,从太空到地面,各种需要即时通信和定位的交通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因此,持续监测太阳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探日”卫星能帮助人类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破坏。 此外,太阳是唯一一颗可以详细研究的恒星,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物理实验室,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为天文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美国2018年8月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就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卫星,也是能近距离观测太阳的探测器。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以极近的距离对太阳表面进行详细观测,是目前功能最强、科技含量最高的太阳观测卫星。 2021年1月30日,ASO-S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甘为群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即将进入正样研制阶段。” 这意味着,卫星的工程样机研制已经接近完成,再经过1年左右的正样研制,ASO-S有望于2022年发射升空,随后按照计划进入72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肩负起探索太阳的重任,届时将详细记录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风暴,并及时预报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可能影响。 早在1976年,我国就尝试提出和实施太阳空间探测卫星计划,数十年过去,迄今我国仍没有发射过一颗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因此,ASO-S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在国际天文学中,我国的太阳物理研究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这些论文所使用的数据大都来自国外卫星的观测,我们缺少原创性贡献。ASO-S发射后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数据,也将为国际天文学研究贡献中国力量。”甘为群说。
ASO-S携带3件“法宝” 与国际上之前的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相比,ASO-S卫星最大的特点是要实现观测“一磁两暴”的科学目标,即在一个卫星平台上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ASO-S将搭载3台不同功能的太阳探测望远镜来观测“一磁两暴”,它们的有机组合,是ASO-S的又一个大特色。 “我们的ASO-S卫星将携带3台仪器,一个叫全日面矢量磁像仪,专门观测太阳磁场;一个叫硬X射线成像仪,专门观测太阳耀斑;一个叫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专门观测日冕物质抛射。”甘为群说。除了3台仪器的组合特色外,3台仪器又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其时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硬X射线成像仪比国际同类仪器探头数目要多,有99个探测器;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则不仅能进行内日冕观测,同时莱曼阿尔法谱线本身又是一个新的观测波段窗口。
根据已有的报道来看,中国的“探日”卫星会完整记录太阳活动,详细的数据将帮助科学家们分析“一磁两暴”的形成原理,为人类避免空间灾害性天气服务,它可以提前至少40小时得到日冕物质抛射信息,提前预警,有效降低负面影响。
E学课堂
中国“探日”卫星有望于明年发射,届时将详细记录太阳风暴。那么,什么是太阳风暴?它能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扫描二维码,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