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黑科技助力三星堆考古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17 13:49:36 |
提到考古,相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在一个个荒凉的土坑里,工作人员拿着小刷子、小铲子,徒手将土挖开,将文物取出送到实验室编号、登记……然而,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祭祀坑发掘,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考古竟是一件这么“酷炫”的事!
黄金面具出土,震惊世人 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首次面世。体量巨大的青铜神树、庄严神秘的青铜面具等独特文物,昭示着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古蜀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考古方舱”恒温恒湿
在3号坑内,一座手臂修长、赤足、高达1米多的铜人顶尊格外显眼,这样体量的青铜器在新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里还有不少。为了更安全地提取文物,考古工作者引入了3D打印技术,用数字化扫描方式收集文物的形态数据,然后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再用石膏模型制作出硅胶保护套,为文物穿上保护套后以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 此外,此次三星堆发掘过程中还采用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每一件文物、土样在出坑时都会被实时记录经纬度。不论是哪个方位出土的文物,都有其专属的身份信息二维码,能够全程追溯。
为什么时隔34年再发掘 1956年,明十三陵中安葬万历皇帝的定陵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认识所限,大量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其中有一件珍贵的龙袍采用了缂丝工艺织造,十分精美奢华,但因技术不到位,出土后就开始逐渐碳化,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并最终腐坏成一堆如破碎宣纸般的布料。 因此,科技考古并非锦上添花,而是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刚需。 据雷雨介绍,国家文保工作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主动性发掘一般不会被允许,四川广汉三星堆1、2号坑属于抢救性发掘,所在区域也很快就被保护下来,之后三星堆抢救发掘的迫切性就不那么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人员都在消化1、2号坑的资料,修复、整理一些报告。同时,三星堆遗址很大,有很多课题需要去做,这也正是为什么现在才开始进行二次发掘的原因。
按照计划,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馆即将正式开放,届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珍贵的文物,还能亲身体验文物的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修复的技术方法,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E学课堂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在中国,每年春、夏、秋三季是考古工作主要的发掘期,考古人将进入发掘现场持续工作的这段时间称为“发掘季”。扫描二维码,跟随《发掘记》深度了解中国考古人!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