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江苏•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6017期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近百年来灭绝的珍稀物种之白鳍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31 14:16:41

白鳍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中华美人鱼”“长江女神”,是中国独有的鲸类物种。虽然白鳍豚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分来,大熊猫可比不上它。早在几千万年前,白鳍豚一族就在长江里生活。

“淇淇”孤独离去 


白鳍豚的身体呈纺锤形,身长约2米,看上去丰润修长。它的嘴巴又长又细,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且流速很快的江水中,它的视听器官都已经退化,耳孔更是小如针眼。但它的声呐系统特别发达,对周围数千米环境中的事物洞若观火。


1980年1月11日夜里,风雪交加,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室的专家刘仁俊接到一通电话:“捕到了一头白鳍豚!”放下电话,刘仁俊连夜奔波近10个小时,终于见到了活的白鳍豚!


这头白鳍豚就是后来的“淇淇”。“淇”是“奇”的谐音,代表珍奇,也代表它是水中生物。从那之后,淇淇就在研究所安了家。它变成一只最安全也最不自由的白鳍豚。它不必像同类一样因为渔船锋利的螺旋桨担惊受怕,不必因为误入浅水区或撞上电网而丧命,却被永远困在了两百平方米的水池里。


其实,淇淇也曾有个“女朋友”。看到淇淇每天在池里游来游去,那么孤独,他们希望能帮淇淇找一个伙伴。千寻万找,终于在1986年3月,寻得一头雌性白鳍豚——珍珍。那天,珍珍刚入水池,吓得淇淇满池乱跑。后来,它们慢慢熟悉了起来。它们本有机会成为相互依偎的伴侣,珍珍却因肺炎意外去世。此后,淇淇孑然一身,于2002年孤独地死去。


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他们仍在寻找


淇淇的离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了一头白鳍豚的尸体。2006年,多国科学家在长江进行了40多天的搜寻后,未发现一头白鳍豚。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即物种数量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此后十年间都有目击白鳍豚的传闻,留下了白鳍豚可能存活的希望。


为了寻找白鳍豚,2016年,来自全国的20名志愿者组成科考队,对长江部分江段启动科考。当他们来到安徽芜湖黑沙洲江段时,有志愿者发现了白鳍豚的踪迹,“尖嘴、白色的身体,连续几次出水,是白鳍豚”!中科院白鳍豚、江豚研究专家王克雄根据描述判断:“有可能是白鳍豚!”白鳍豚目前是功能性灭绝,并不是彻底灭绝,所以长江里不排除有个体存活的可能。


更令人振奋的是,2018年4月1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团队,拍下了一张宝贵照片——是白鳍豚!这个重大发现,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迟了宣布白鳍豚野外灭绝的时间。然而,这只是一个“缓刑”。事实上,白鳍豚的生存环境存在诸多威胁。


“白鳍豚的敌人是人”


刘仁俊说:“白鳍豚在长江是没有敌人的,它的敌人是人。”白鳍豚走向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和人为伤害。


历史上,长江流域曾存活有大量白鳍豚,然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白鳍豚的数量锐减。虽然有部分原因是白鳍豚的繁殖率较低,但人类活动无疑是白鳍豚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为了生存发展,人类掠夺了白鳍豚的生存空间,水污染,遍布的水利工程,频繁的水上交通,渔业活动,都成为伤害白鳍豚的“陷阱”。


据统计,92%的白鳍豚死于人为伤害,有的因触电误入浅水区而死,有的被渔船的螺旋桨活活切成两半……虽然我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这些单纯的水下生物永远赶不上人类的发展速度,只能在滚滚江水中孤独地死去。


除了白鳍豚,这类悲剧也发生在很多已经灭绝的动物身上。不去了解不知道,世界上竟还有这么多珍奇动物曾存在于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


在大自然面前,除了人类,其他动植物几乎都没有所谓的态度。人类可以选择去破坏还是去修复,去杀戮还是去保护。保护自然仅在人类的一念之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