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学湖南•E宝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6023期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棉纺故事知多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6-14 13:50:36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这也使得棉制品的普及程度较高。从轻盈透明的巴厘纱到厚实的帆布,极具可塑性的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产品,用途广泛。本期,E宝就带领同学们去探索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故事吧!

 

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分布,棉花产量大国有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我国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及西北内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在千年的棉纺织历史中,中国的南部、东南部及西北部边疆是世界上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较早的地区。从宋代到明代,随着植棉及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发展,棉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衣着的主要原料,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仅次于农业。


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实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比中原更早。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商品生产交流不够发达,边疆地区早已发展起来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时,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仍比较珍贵。直到宋代,边疆地区与内地交往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也逐渐传入。


唐宋以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棉花作为纺织原料的优越性。《王祯农书》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


宋元之际,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返回故乡松江府(今属上海),根据当地棉纺织生产的需要,总结出一套融黎族棉纺织技术与当地纺织工艺为一体的新技术,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当时,松江一带的“乌泥泾被”传遍大江南北,对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明清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兴盛时期。当时棉布已十分普及,历年出土的明代棉织物十分丰富,其品种、规格与元代相仿。可见长期以来棉布生产仍是沿习在脚踏斜织机上以双手投梭织成,故布幅均约尺余,未曾有过大的改变,但也向外表明当时棉花已超过丝、麻、毛等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原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由此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业的普遍与繁荣。清代后期“松江大布”“南京紫花布”等为棉布中的精品,名噪一时。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输出到欧洲、美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各国的棉纺织生产力不断提升。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机制棉纱棉布,破坏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但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出现大机器生产的现代棉纺织工业提供了客观条件。经过12年的筹办,于1889年开工生产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工厂,从此开创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蓬勃发展,在满足内需的同时致力于出口贸易。科技的发达也让植棉、纺棉技术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既提高了产量又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中国作为世界棉纺织行业大国,在世界棉纺织行业有着重要地位。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扫描下方二维码,跟着E宝一起去了解更多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