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动物界的爸爸一直是“甩手掌柜”的形象。其实不然,和人类相比,动物界的很多爸爸也许没有丰富的情感和缜密的思维,但它们也会细心守护孩子的成长。下面这些动物堪称动物界的模范父亲。
帝企鹅爸爸:忍冻挨饿,只为两个月的守护
在南极的寒冬中顺利生产的帝企鹅妈妈,会有两个月的“产假”。它们一头扎进海里捕食,恢复体力。帝企鹅爸爸们则心甘情愿地当上了超级奶爸。
帝企鹅爸爸的双腿和腹部之间有一个布满血管的紫色育儿袋,它们用腹部浓密的毛发把蛋盖上,就像铺了一床羽绒被一样,让蛋宝宝在-40℃的极寒环境中保持舒适的36℃。在孵蛋的日子里,帝企鹅爸爸不吃不喝,仅靠体内储存的脂肪度日。为了抵御恶劣天气,爸爸们紧紧靠在一起,对抗着暴风雪。不仅如此,它们还要防备贼鸥和豹形海豹的偷袭。
就算小家伙破壳而出了,任务也还没有结束,给小企鹅喂食是头等大事。帝企鹅爸爸会从食道的腺体分泌出一种乳状物质,在恢复体力的帝企鹅妈妈回来前,这就是小家伙的主食。
离开两个月后,帝企鹅妈妈终于回来了,它的羽毛被海水冲刷得鲜亮,而帝企鹅爸爸的“衣服”却显得泛黄破旧。爸爸把蹒跚学步的小企鹅交给妈妈,自己则忙不迭地奔向大海,为家人寻找食物去了。
沙鸡爸爸:不惧生死,千里取水只为你
沙鸡虽然名字里有“鸡”,但它其实是一种会飞的鸟。为了躲避天敌的侵扰,沙鸡会把巢穴建在远离水源的沙漠中心。为了让雏鸟喝上水,沙鸡爸爸们会结伴飞行,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水源处取水。
它们胸前特化的羽毛,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水。如果你看到一只沙鸡趴在水里,它并不是在吃小鱼小虾,而是在给孩子取水呢!
吸水需要时间,更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周围可能埋伏着伺机而动的苍鹰。一不小心,沙鸡便会成为苍鹰口中的美食。如果足够幸运,没有碰上捕猎者,吸水成功的沙鸡爸爸,就能带着身体四分之一重的水辗转回到家。这种冒险的旅程要持续两个多月,直到雏鸟长大,能独自飞往水坑。
水雉爸爸:父爱“爆棚”,不是自己的娃也要养
在我国南方经常能见到水雉的身影,它们颜值高,体态优美,有着“水上凤凰”的美名。水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宛若一个会“凌波微步”的高手。
在水雉家族里,一雌多雄是常事,后代往往由雄水雉养育。因此,很多雏鸟只知其父,不知其母。一般来说,水雉妈妈在生完蛋后就会飞走,只剩下水雉爸爸辛苦地孵蛋。更糟糕的是,这些蛋里还可能有“别人家的孩子”。尽管如此,水雉爸爸还是对雏鸟们悉心呵护,直到孩子们学会飞行,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水雉爸爸的奶爸生涯才算结束。
海马爸爸:地球唯一爸爸“生”娃
海马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呈马头状而得名。上面提到的几个动物爸爸是自己带娃,但是海马爸爸已经在亲身实践爸爸“生”娃了。
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每年5~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在这期间,海马妈妈会把卵放到海马爸爸张开的育儿囊中。育儿囊里有后代成长所需营养和氧气,这些卵将在这里受精,并在育儿囊里孵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海马爸爸的育儿囊越来越大,它的进食量也会有所减少。当育儿囊膨胀得像要裂开时,小海马就要出生了。海马爸爸会用尾巴钩住海草,用力挤压育儿囊,成百上千个小海马便从育儿囊里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