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朗诵起这首诗,眼前仿佛就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年景,不论男女老少,人人脸上都焕发着光彩,饱含着快乐。寒假记忆中最有滋味的正是过年。
除夕将至,家里开始忙碌起来,爸爸买菜,妈妈打扫卫生。我和弟弟负责整理房间,路过厨房时,看见奶奶悠闲自得地包饺子,还哼着小曲儿,好不自在!我觉得很有趣,于是请求奶奶分我几张面皮儿,我想尝试包饺子。奶奶答应了,“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把手洗干净,看见奶奶娴熟地捏了一圈漂亮的花边,羡慕极了。于是马上捧起一片面皮儿,挖一勺馅儿在面皮上。然后对折面皮,捏一圈小花边,只见它胖乎乎的,真惹人喜爱!接着,我又捧起一片面皮儿,挖了满满一勺馅儿,对折面皮捏起花边来。正当我捏得兴致勃勃时,面皮儿开始“打退堂鼓”了——它竟然裂开了条细缝,馅儿也跑出来凑热闹。细缝越裂越大,我慌了手脚,又抓起一片面皮包在破裂处,这才算包好了第二个。这时,奶奶告诉我:“包饺子不要把馅儿包得太多,否则会漏出来。”“嗯!”我回答着,将饺子放在案板上,包着包着,我玩起了花样:把饺子包成了各种样子,有三角形的,四角形的,还包了圆形的“饺子球”。包饺子是如此有趣!
“扑通,扑通……”胖乎乎的饺子一个个跳下了锅,像在水里游泳似的,非常有意思。奶奶盛饺子时,我闻到一股香味,不一般的诱人,热腾腾的雾气扑在脸上,十分舒服。
我们一家聚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亲手包的饺子,感到格外温馨亲切。
点评:这篇习作的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扣题,引出下文包饺子这一有趣的事;中间部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写了“我”包饺子的过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情写得生动形象;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使文章中心明确。
指导教师:徐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