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江苏▪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5期  总第6098期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5期  下一期
晚清第一悬案:光绪皇帝之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12-27 14:08:30

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帝崩逝于瀛台涵元殿。次日下午,74岁的慈禧太后病逝。一个年富力强,一个风烛残年,两人之死却仅相差一日,这让人们对光绪的死亡生出了种种猜疑。光绪之死到底是何缘故?与慈禧太后有关吗?这成了清末的一桩疑案。

 

被谋害而亡?


100多年前,光绪皇帝被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据清末名医屈桂庭所著的《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记载:光绪皇帝去世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不得了,且面色发黑,舌头焦黄,这显然不是他的病应有的症状。


有人认为光绪是被袁世凯害死的。袁世凯见慈禧卧病在床,将不久于人世,害怕光绪重掌大权后,会向他清算出卖维新运动的旧账,便趁进药之机将光绪毒死。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了光绪被害死的事。他写道:我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死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还有人说,李莲英眼看慈禧的寿命不久,自己的靠山就要没了,内心十分着急。他害怕光绪掌权后和自己算账,就决定先下手为强。经过几度等待与思考,他用计将光绪毒死了。


但是,人们议论最多、认为嫌疑最大的还是慈禧太后。早在1904年,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会死在慈禧之前。


长期陪侍光绪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了一则亲历故事:光绪死前十一天,慈禧生日,光绪率百官贺寿,但慈禧拒绝见光绪。随后,慈禧病重,光绪听到消息后喜不自禁。慈禧知道此事后,不甘心光绪在她死后重新掌权,怒道:我不能死在你的前面。于是,当慈禧感到自己的病已经无法医治的时候,先下手毒死了光绪。


久治不愈而亡?


20世纪80年代,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医学家共同合作,仔细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得出的结论是光绪一生体弱,最后久治不愈而亡。


光绪从小身体虚弱,几岁起就被慈禧施压,长期处在紧张之中,十五六岁时已经弱不禁风,二十七八岁时耳鸣渐次加重,又严重肾亏。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软禁于瀛台,居所年久失修,四处透风,隆冬天气并无炉火,寒冷至极,生活十分清苦。


有专家认为,政治上的失意使光绪十分痛苦,被囚禁后身体又饱受折磨,病情逐渐加重,引起一系列呼吸、消化等并发病症,最后病亡。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光绪生前的脉案。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认为:对这些脉案、药方,要谨慎对待,考察它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如许指严的《十叶野闻》就记载了江苏名医陈莲舫为光绪治病的情况,“医官不能直接问皇帝病情,症状都由太后代述。皇帝不时点头,或说一两字证实。据说根本无法确知脉象如何,陈莲舫只能姑且听太后描述”。如果脉案只是记录慈禧的话,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光绪的病情呢?


两绺头发揭开死亡真相


1938年,光绪的崇陵遭盗掘。1980年,有关部门对棺椁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被移出,保存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库房。2003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四家单位有关专家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试图用现代科技破解这一百年疑案,而这一切就从光绪的头发开始。


2008年11月,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在北京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公布了一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的1万字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众说纷纭的光绪死因疑案,终于有了科学的结论——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在这次报告会上,专家介绍说,研究者采集了光绪帝的两小绺头发逐段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发现砷含量的最高值远远高于当代人,是光绪隆裕皇后的261倍,也远远高于其棺椁内物品和墓内外环境样品的最高含砷量。研究发现,光绪头发中的高含量砷并非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其胃肠内含砷物质的沾染。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人口服砒霜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因受条件限制,光绪帝体内的砒霜总量难以测算,但仅头发残渣中的砒霜含量就高达201.5毫克左右。经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尽管已经证实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但下毒的人究竟是袁世凯、李莲英还是慈禧,或是另有他人,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证据,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