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7期  总第6119期  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7期  下一期
惊蛰:万物复苏 莫负春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 本报编辑部 撰稿/ 汪慧英 发布日期:2022-02-28 08:24:35

春雷一响惊蛰到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闻雷》,是惊蛰时节的清晰写照。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惊”意为“惊醒”,“蛰”意为“蛰伏”。褪去了冬日的沉重,春天的雷声将蛰伏的万物喊醒,带来春日的蓬勃景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谣巧妙地将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串联成歌。很少有同学知道,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本名其实是“启蛰”,那为何流传至今的是“惊蛰”呢?


相传,这与我们熟知的创造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有关。汉景帝,名刘启,古代为了避讳,便把“启蛰”改为了“惊蛰”。进入唐宋时期,“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长期用语习惯,唐代的《大衍历》继续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每个节气带来的物候变化,都有其固定的自然规律。“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唐朝诗人元稹描绘了惊蛰节气的物候变化,即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日始,桃花竞相绽放,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万物都开始明艳起来。五日之后,仓庚,即黄鹂鸟发出婉转悦耳的叫声,尽展春意之美。第三候便有趣得多:鹰是如何化为鸠的呢?许是古人的知识面受到了局限,错误地认为天上的鹰变成了地上的鸠,又或许这只是古人的一种风趣幽默的说法罢了,觉得仲春之际,天气逐渐转暖,鹰换上了轻便的羽毛,看上去十分虚弱娇小,像斑鸠似的。


惊蛰时节,古代诗人们也欣喜于万物复苏,写下诸多动人诗篇。如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是春耕的开始。在大自然的召唤下,农民伯伯收起了冬天的慵懒,开启了新一年的辛勤劳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宋代诗人陆游游兴大发,泛舟湖上,欣赏美丽的春日景色。而宋代诗人曹彦约则在外出访友时,在雪中等了好久,不得不呵手取暖,“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惊蛰时节,南方春意涌动,而北方很多地区则银装素裹,可见我国南北气候差异之大。

 

民间习俗观惊蛰


自古以来,各种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习俗,惊蛰节气亦如此。那么古人又有哪些迎接惊蛰的方式呢?
惊蛰吃梨 春雷响动,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春天播种,企盼秋天的丰收。在这一天,很多农村地区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他们认为在惊蛰这天吃了梨,病虫害就能远“离”庄稼,秋天才会有好收成。


为了迎接惊蛰节气,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的同学们着汉服“穿越”回古代,背惊蛰诗词,拍摄惊蛰俗语小视频,还享用了冰糖蒸梨,仪式感满满。“我们今天不光学会了好几首惊蛰诗词,还了解了很多节气习俗。古人会在惊蛰这天吃梨,我们今天也吃了冰糖蒸梨,这算不算是和古人在不同时空的奇妙相遇呢!”一位同学感叹道。


蒙鼓皮 “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古人认为,雷鸣是天庭的雷神击鼓发出的隆隆雷声,于是便顺势而为,利用这个时间来蒙鼓皮。


假期里,吉林的孙同学参加了当地博物馆举办的“迎惊蛰,蒙鼓皮”公益活动。他跟随老师、家长一起动手操作,自己制作小手鼓,并给鼓蒙上具有个人特色的“皮”。有的同学画上了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鼓面上。而孙同学根据惊蛰节气的特点,描绘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美好图景,可以说颇为点题了。


撒灰围仓 “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月令》上说道:“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的到来唤醒了冬眠的蛇虫鼠蚁,每当这时,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石灰,撒在房前屋后,意为“辟除百虫”,并用石灰在门前画出大小不等的圆圈,放入一些五谷杂粮,称为“围仓”,期盼一个“谷满仓”的年月。还有的地方会在院落里,用谷物秸秆燃烧后的灰烬,来画盛装粮食的囤,寓意粮食丰收。


不论是吃梨、蒙鼓皮还是撒灰围仓,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春天和接下来一整年的美好祈愿。

 

莫负春光莫负己


一声惊响,高调地将万物从梦中唤醒,繁忙的春耕拉开帷幕。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也是如此。同学们要抓住大好春光,去学习,去运动,调整心态,厚积薄发,奋起逆袭。


学,在于点滴积累 在宁静中积蓄的,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力量。冬去春来,植物凝聚力量破土而出,动物积蓄能量冲破桎梏,而我们也经过休整,重新踏上逐梦之路。


学海漫长的旅途中,若是没有坚定的心态,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没有风雨无阻的前行,何以收获蛰伏后破土而出的惊喜?何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舞台?


游,发现时光之美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南方,门前老树发了新芽,路边开满了小野花,黄鹂鸟在枝头鸣啼,田间作物在熹微的晨光中一头钻入肥沃的土壤,在人们的期待中奋力生长。而此时北方有些地区仍是春寒料峭,雨雪冰霜。节气之美令人沉醉,时光韵味回味悠长。胜景不自赏,何不邀上三两好友,趁着春日出游,共享春日勃勃生机。


种,感受春耕劳作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可以带上铁锹、树苗、水桶,去寻一块土地,种下小树苗,挂上一块写着自己名字和梦想的牌子。几十年后,再来看一看儿时自己的梦想有没有实现。那时,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涌上心头。也可以跟着农民伯伯一起劳作,走进田间地头,用双手感受春耕的过程,学习古老的农耕知识,体会农耕的乐趣,感受农民伯伯劳作的不易。


调,追赶学习进度 古诗中说“春眠不觉晓”,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发现春天到了,自己身体里的“瞌睡虫”却并没有醒?其实,“春困”现象很常见,同学们不必焦虑,可以通过调节睡眠、运动、合理膳食等多种方法改善,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同时跟上学习的步伐,将更多的知识收入囊中。


防,杜绝病毒入侵 春已至,各种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而动。尤其是现如今疫情尚未结束,不论是去学校的路上,还是外出活动时,同学们都要加强防护,不给细菌和病毒可乘之机。

 

寂静和寥落渐行渐远,生命的繁荣和喧闹随着和煦的春风款款而来。“春雷响,万物长”,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一切都充满希望。希望正在努力的你我,都能奋勇前行,向上生长,突破自我,开启新的篇章。

 

E 学课堂

 

老话常说“惊蛰风吹土,倒冷四十五”,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快来扫描二维码了解一下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