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江苏•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3期  总第6154期  2022年05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3期  下一期
神奇的“蓝眼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5-23 09:54:01

“蓝眼泪”,听起来好像很浪漫,其实,它看起来也很美。“这是天使的眼泪啊!”“太美了!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每年4月至8月,福建平潭、厦门等地海域都会多次暴发“蓝眼泪”,吸引了一大批“追泪大军”。

 

“蓝眼泪”究竟是什么


今年三四月份,厦门海沧湾公园、平潭东美村周边海域相继出现了“蓝眼泪”——只见海水中翻涌着明亮的蓝色荧光,若是光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脚下顿生一圈圈蓝色波纹,仿佛迈进了银河星海,为春夜的海滩增添一分浪漫。“蓝眼泪”究竟是什么?大海为何会“流泪”?


研究资料显示,“蓝眼泪”已被证实由两种浮游生物形成,一种是希氏弯喉海萤,另一种是夜光藻。
希氏弯喉海萤,简称海萤,是一种介形虫。它生活在海湾里,为荧光动物。海萤的身体内有一种叫发光腺的奇特构造,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时,它就会把身体里的发光物质排入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反应,这些发光物质最终会产生浅蓝色的光。科学家称这种生物光为“冷光”,它并不会给海水增加温度。
夜光藻则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球近岸海域,主要从外界获取营养来生存,通过释放荧光素与荧光素酶的方式来产生荧光。据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博士陈淳介绍,在潮流和风的影响下,海洋底层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能够促进缺乏捕食压力的夜光藻饵料大量繁殖。若遇上适宜的盐度及温度,夜光藻就能以极快的速度自我繁殖,并迎风聚集,在夜间受潮汐或海浪拍打等刺激发出浅蓝色的光。


海水中海萤或夜光藻的细胞密度越高,蓝光越强。当夜光藻的数量在每升200个时,只能形成微弱的海水发光现象;而当夜光藻的数量达到每升1000~2000个时,就会形成强烈的海水发光现象。这类蓝光会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因此被称作“蓝眼泪”。


“蓝眼泪”可以带回家吗


如梦如幻的“蓝眼泪”令人如痴如醉,不少人想把它带回家,但这可不是个好主意。


据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黄凌风介绍,福建出现的“蓝眼泪”主要是由夜光藻形成。而夜光藻需要在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这些条件只有专业的实验室才能提供。如果将出现“蓝眼泪”海域的海水打些带回家,可能当晚还能看到点点蓝光,但2~3天后夜光藻就会死亡,也就看不到“蓝眼泪”了。


除此之外,一些专家指出,夜光藻细胞在形成“蓝眼泪”的聚集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此时,若人类触碰海水,这些微生物可能会感染人类,致其生病。因此在观赏“蓝眼泪”时,不建议大家直接用裸露的肢体接触“蓝眼泪”,尤其是肢体有创口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蓝眼泪”会破坏海洋生态吗


如今,“蓝眼泪”已成为部分沿海城市极具代表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在国际旅游岛平潭尤甚。“蓝眼泪”虽然在互联网上实力“出圈”,但也由此引发一些争论。


有网友认为,夜光藻是海洋赤潮主要发生藻,也是东海赤潮发生的原因之一,作为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耐污生物,在富营养化的海区内分布尤盛。当其繁殖过盛并高度集聚在一起时,可形成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因此,不少人担忧“蓝眼泪”会破坏海洋生态。


对此,黄凌风表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蓝眼泪”与海洋污染有关。夜光藻白天在阳光下呈红色,高密度聚集(每升海水中有3000个或以上夜光藻细胞)才会形成赤潮,但目前我们白天没看到海边有赤潮出现,这说明夜光藻密度不大。


其实,夜光藻本身并不含毒素,只是当其引发赤潮时,大量的夜光藻会黏附在鱼鳃上,阻碍鱼类呼吸,从而导致鱼虾等窒息死亡。


同时,夜光藻死亡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尸碱和硫化氢会使海水变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


然而,一旦夜光藻超量暴发,可能会堵塞核电站、海水净化厂等冷凝水进水口,造成社会生产危害。虽然前几次“蓝眼泪”的夜光藻密度未达到赤潮级别,但我们仍要心存警惕,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海洋危害,提前做好预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