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颂在《次韵兖弟忠懿王祠》中写道:“五君相继擅吴方,坐视群雄取乱亡。侍子奔驰先入贡,邻邦旅拒独勤王。岂惟佛刹传遗像,自有孙谋袭懿芳。应似窦融归汉日,功名累世到瑰章。”这里面提到的“窦融归汉”,其实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成语“举足轻重”也由此而来。东汉时期有六大家族,窦氏家族就是其一。窦融是西汉皇室外戚,也是孝文皇后之弟窦广国的七世孙,可以说是出身名门望族,而且他自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
王莽当政期间,窦融凭借军功被封为建武男爵。王莽末年,地方叛乱不断,国师王匡请窦融出兵东征。王莽战败后,窦融率军投奔了更始皇帝刘玄,刘玄也待窦融不错,封其为巨鹿太守。可窦融认为,“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于是便辞去巨鹿太守一职,托大司马赵萌向刘玄举荐自己担任张掖蜀国都尉一职。如愿任职后,窦融便携带家眷远走河西。
当时河西情况危急,窦融上任后即将酒泉、张掖、金城、敦煌、武威五郡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羌族的进攻,避免了匈奴的袭击。这次联合也让窦融得到了河西淳朴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被河西五郡郡守及都尉集体推举为统领五郡的大将军,成为称霸一方的西北王。
更始帝败亡后,窦融审时度势,采取据守西北自保、静观其变的方针。当时,刘秀取得政权后,中原局势稳定,窦融很想归附于他,便派使者携带书信和礼物前去拜见刘秀。刘秀也十分期待窦融的归顺,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给窦融回了一封书信。刘秀在信中说:蜀地有公孙述,现蜀汉相攻,你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抬脚就会影响两端的轻重,无论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决定另一方的成败。从此,窦融一心跟随刘秀,而刘秀得到了窦融河西五郡的支持,无疑如虎添翼。后来,在窦融的率兵协助下,刘秀平定了隗嚣的叛乱,又灭掉了公孙述与其他政敌,最终一统天下。
在蜀汉相攻的特殊形势下,窦融的选择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人们就用“举足轻重”来比喻身份与地位十分重要,在整体局势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成语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成语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近 义 词】 至关重要 大有可观
【反 义 词】 无足轻重 可有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