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白色荒野》中,成群结队的旅鼠一起跳海自杀的场景引起人们巨大的震撼。此后,网络上便流传有旅鼠为削减种族数量,共赴死亡之约的故事。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旅鼠集体自杀事件只是摄制组伪造的谎言。那动物世界中有没有真实的群体死亡事件呢?
海星断腕“自杀”
海星,外形似五角星,体色鲜艳,通常分布在砂质海底、软泥海底、珊瑚礁及各种深度的海洋中。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海星有5条腕,而有些种类的海星腕数可超20条。你知道吗,海星有一个秘密绝招——“分身术”。如果它的腕被砍掉或因其他外力断掉,过不了多久就会生出一只新腕,有些海星甚至只需要保留一厘米长的腕就能够再次长成一个完整的海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海星数量的泛滥。
而海星作为肉食动物,会疯狂捕食鲍鱼、扇贝、珊瑚等,海边的渔民对其可谓深恶痛绝。但2014年前后,北美太平洋沿岸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死掉的海星,数量甚至近百万,这些海星都少了一条或几条腕,这一离奇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科学界认为这些死掉的海星都是中了“海星相关浓核病毒”,被感染的海星会出现白色凹陷的伤口,它们企图通过扯掉被感染的地方来摆脱病毒,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幸意外撕裂了内脏,导致死亡。而被病毒感染的部分也不能再次“分身”,这就造成了百万海星集体“自杀”现象的发生。
领航鲸搁浅而亡
领航鲸,又称“巨头鲸”,它们生性胆小,喜群居,通常是几百只鲸生活在一起,活动时大部分鲸跟在一只头鲸身后。
今年十月,新西兰偏远的查塔姆群岛出现了大规模鲸鱼搁浅事件,近500只领航鲸因不明原因搁浅在海滩上。当地鲸鱼救助团体表示,大部分领航鲸被发现时已经死亡,由于查塔姆群岛常住人员较少,且搁浅地点常有鲨鱼出没,为了避免被鲨鱼攻击,也为了减轻幸存领航鲸的痛苦,当地专家已经对这些鲸鱼实施了安乐死。
新西兰是世界上鲸鱼搁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有上百条鲸鱼在此搁浅,1918年约有1000头鲸鱼因此而死。鲸鱼搁浅事件为何频频发生?专家表示,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有些鲸鱼可能因伤病、营养不良、筋疲力尽被冲到海滩边,有的可能因为脱离了自己熟悉的海域,难以辨别方向,正好碰上退潮期而搁浅,还有的可能是因为水温变暖导致,等等。
南非鳄鱼意外病亡
动物园里,有几种动物常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鳄鱼便是其中一种。它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爬行动物,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同时也是濒危保护动物。
这样的动物往往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被捧在手心里护着,可2008年6月开始,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鳄鱼却接连死亡,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有超过150只鳄鱼死亡。如此庞大的死亡数量让科学家和保护区的负责人心存疑虑。经过尸检,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死去的鳄鱼都患上了全脂炎,这种病会导致鳄鱼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出现身体僵硬、无法游泳和进食等状况,进而因溺水或饥饿而死。
除此之外,4万多只梭子蟹死在英国肯特郡海岸线,美国佛罗里达州700多头海牛死亡,意大利8000多只斑鸠离奇坠地……近些年来,动物群体死亡事件频繁发生,有人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即将到来。对此,科学界也争论不休,有专家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往后,地球上的物种灭绝情况会比人类想象的严重得多。但也有人说,现在的动物消亡算不上是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只是自然进化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