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没有四肢、没有爪牙甚至不会运动,面对动物的啃食和病菌的侵袭,似乎毫无还手之力,但它们却能在陆地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这是什么缘故?原来,植物并非坐以待毙的无能之辈,它们有着形形色色的自卫“武器”,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
致命毒素:杀敌于无形
许多植物含有剧毒,使动物望而生畏,食而丧命。例如马利筋和夹竹桃都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肌肉松弛,因此丧生。干紫杉的叶子含有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会使食用它的昆虫早日蜕皮或者永远保持在幼虫阶段,无法生育繁殖、传宗接代。
1981年,美国东北部的橡树林遭受大面积的虫害,大片的橡树林叶子被一种叫舞毒蛾的害虫啃得精光。舞毒蛾是一种极难扑灭的森林害虫,美国有关部门对此也束手无策。但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年,当地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了,而橡树林却郁郁葱葱,重新恢复了生机。通过分析橡树叶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发现,被害虫啃食之后,橡树叶中的单宁酸含量会大大增加。舞毒蛾吃了含有大量单宁酸的橡树叶以后,会变得食欲不振,行动呆滞,结果不是病死就是被鸟吃掉。正是依靠单宁酸这种奇妙的“武器”,橡树林战胜了舞毒蛾。
特殊气味:植物们的御敌警告
有些植物虽然不含毒素,但它们体内含有的某些物质,能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吓退敌人。例如,药用百里香和昆尾草发出的气味,能令动物们产生厌恶感。动物对它们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食欲去啃咬?
南美洲的一种野生马铃薯在受到蚜虫侵害时,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奇妙的是,这种气味竟和蚜虫遭受袭击时发出警告的气味十分相似。蚜虫闻到这种气味后,还以为是同伴发出的警告,于是便仓皇逃跑了。
玉米幼苗在受到粘虫蚕食时,会分泌出具有特殊气味的萜烯类物质,以招引来粘虫的天敌——胡蜂,作为自己的“保镖”。胡蜂会将卵产在粘虫的体内,当卵孵化时即可将粘虫消灭,从而使玉米幼苗得到保护。
有的植物在受到敌害时,不仅自己能主动御敌,还能向周围同类发出警报,使这些植物及早准备,免遭不测。例如,当毛虫危害柳树时,柳叶会分泌出一种能挥发的化学物质,向周围60米范围内的同类发出警报。而周围的树木接到这种信息后,也会立即分泌毒素,使得毛虫不敢轻举妄动。
物理“武器”:针刺虽小,也有杀伤力
俗话说:“玫瑰虽好刺太多,有心摘花又怕扎。”有些植物既没有致命的毒素,也没有特殊的气味,但它们有不一样的自卫手段——物理“武器”。
别小瞧了这些物理“武器”,它们也有非凡的杀伤力。例如蚕豆的叶面上有一种锋利的钩状毛,会缠住爬上来的臭虫,让它们因动弹不得而饿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排斥叶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抵制大豆叶蝉和蚕豆甲虫的进攻。
非洲有一种叫马尔台尼亚的草,其果实的两端生满了针刺,像山羊角般尖锐,形状相当可怕,人称其“恶魔角”。这种果实成熟以后落入草丛中,如果有鹿来吃草,稍不注意,该果实就会插进它们的鼻孔,鹿则会因疼痛难忍发狂而死。“恶魔角”有时长在狮子活动的地方,蜇痛狮子。当狮子大怒想要一口吞之,“恶魔角”上的刺就会像铁锚一样,牢牢地钩在狮子的食道里。一向威风的狮子此时也只好因疼痛无法进食而饿死。
植物的自卫“武器”多种多样,给了人们许多启迪。比如,植物分泌的杀虫物质不仅具有高效的杀虫功能,而且不危及人畜,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此启发,近年来,人们模仿植物杀虫物质的分子结构,使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系列仿生农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