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有位才貌双全的美男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潘安。长久以来,人们对男性颜值的极高赞美就是“貌似潘安”。潘安的美不在于一面而是多面,且由内而外散发魅力。但人无完人,潘安也有致命的缺点,这也正是导致他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容貌之美:掷果盈车
《世说新语》曾记载:“潘安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相传潘安生得高大魁梧,玉树临风,容貌俊美,眉宇间英气逼人,炯炯有神的双眼似有灵光,任何人看到他的相貌都会不由得称赞一番。当时,意气风发的潘安经常拿着弹弓,坐着马车到洛阳城游玩,所到之处,无论是年轻的女子,还是年老的妇人,都会被潘安的美貌吸引,不禁驻足观看。她们虽心有爱慕但也不好直接表露,于是就将手中的新鲜蔬菜或水果放在潘安的车上。如此一来,潘安每次游玩回来都能收获满满一车的瓜果蔬菜,成语“掷果盈车”便由此而来。
才华之美:潘江陆海
潘安不仅有俊美的容貌,还有满腹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因为自小就有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潘安二十几岁正式步入仕途,因作《藉田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被任命为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县令。担任县令期间,他令全县遍植桃花,便有了“河阳一县花”的典故。李白在《赠崔秋浦三首》之三中写:“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说的正是潘安。
潘安作为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首,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悼亡诗》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悼亡题材之先河。潘安的《秋兴赋》《藉田赋》《闲居赋》情感细腻,文辞优美,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更是那个时代的顶峰。岑参写“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将潘安的才华与曹操比肩。后人也常把潘安与陆机相提并论,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陆机和潘安的才华。
忠贞之美:潘杨之好
12岁那年,潘安与父亲的故交——扬州刺史杨肇之女杨容姬订下婚约。杨肇赏识潘安才貌俱佳,便将自己的女儿杨容姬许配给了他。
潘安对妻子杨容姬十分专情,二人婚后相知相爱,和睦美满,本以为可以执手偕老,但天不遂人愿,杨容姬不幸早亡。潘安痛失爱妻,立誓不再续弦,并在悲痛中为亡妻写下了多篇《悼亡诗》。
后人用“潘杨之好”来赞美潘安与杨容姬之间的爱情故事,颂扬这段千古佳话。“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在鱼玄机的眼中,与潘杨之好比起来,就连那感动了无数有情人的牛郎织女都不值得一提了。
至孝之美:辞官奉母
潘安不仅才貌双全,对妻子忠贞不渝,对母亲也十分孝顺。潘安任河阳县令时,父亲已经去世,他便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照顾,每天都会陪母亲聊天散步。后来,潘安母亲病重,想回老家居住。潘安得知后便决定辞去官职,陪母亲一同回乡。上级有意挽留,潘安却说:如果我贪慕荣华富贵,不能让母亲如愿,那我便不配为人子。
回到家乡后,潘安母亲逐渐康复。家中虽贫穷,但潘安耕田种菜,他还养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母亲在潘安的精心照顾和陪伴下安享晚年。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在当时被广为传颂,民间《二十四孝》中记载了这段历史故事。
然而,宋人郭居敬在重新修订《二十四孝》时,以潘安在政治上长期趋炎附势并最终被诛三族为由,删除了潘安辞官奉母的事迹。那么,潘安为何会被诛三族呢?
潘安之死:望尘而拜
潘安初入职场时并未得到重用,后来贾氏集团权倾一时,为了升官,他依附上了惠帝皇后贾南风和贾氏集团。《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安性情急躁,善趋炎附势,与石崇等人阿谀奉承贾南风的侄子贾谧,为了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潘安与石崇等人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这也是成语“望尘而拜”的由来。
在官场上,潘安不仅趋炎附势,也不懂得收敛,常常心直口快,因此得罪了当时还是个小官的孙秀。此时的潘安还不知道,他的人生悲剧已经在这个时候埋下了隐患,最终遭孙秀构陷,被诛三族。
八王之乱时期,朝堂上下内部矛盾尖锐。潘安在贾南风的指使下拟写了一篇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乘太子被灌醉之际,引诱其抄写,潘安再稍作修改,这一篇谋反的文章直接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处死。
后来,赵王司马伦举兵政变,贾南风垮台,贾氏团体被灭,孙秀摇身一变成了宰相。成了有权势之人,睚眦必报的孙秀便对潘安进行了报复,他诬告潘安、石崇等人密谋造反,并派人将他们抓了起来。公元300年,潘安被判诛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