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这个动作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极为平常,假如在户外想休息却没有凳子,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蹲下,一些景区的公共厕所也是设计的蹲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对许多欧美人来说却十分不友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亚洲蹲”的由来
“亚洲蹲”来源于美国人发明的功能运动质量测量方法,具体做法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蹲下直到臀部无限接近脚后跟。为了保持平衡,你也可以把膝盖撑在腋下。需要注意的是,脚后跟不能踮起来。有资料显示,100%的亚洲人可以做“亚洲蹲”,但美国人中仅有13.5%的人可以做到。而在这13.5%中,还有9%是美籍亚裔,所以这个姿势被称为“亚洲蹲”。
做一次“亚洲蹲”需要腰、髋、膝、踝四个关节密切协作,加上身体多块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下蹲动作中涉及的肌肉有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腘肌和小腿三头肌等,任何一块肌肉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无法完成此动作。
另外,“亚洲蹲”状态下的人是保持自然平衡的,如果无法保持平衡,那么这个蹲法就不能让人得到休息,反而会极大地消耗体力。
为何大多欧美人做不了“亚洲蹲”
“亚洲蹲”这种技能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欧美人无法完成“亚洲蹲”的传言,而个中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猜测一:欧美人的腿相对较长,平衡点和亚洲人不一样
人体的腿长与身高相关,查阅2016年世界平均身高的数据记录可知,美国人平均身高为177.1厘米,排在第37位;俄罗斯人平均身高为176.593厘米,排在第42位;而中国人平均身高为171.8厘米,排在第93位。虽然亚洲人平均身高确实低于欧美人,但与美国人平均身高相差无几的俄罗斯人却可以轻松完成“斯拉夫蹲”,这可一点儿也不比“亚洲蹲”逊色哦。所以,这个猜测并没有太大说服力。
猜测二:欧美人的跟腱短
网传欧美人的跟腱短,这是导致他们做不了“亚洲蹲”的主要原因。这个说法看似有点儿道理,跟腱短确实可能导致下蹲时需要踮脚,但如果跟腱短,做许多运动也是会受限的,然而纵观各类国际体育赛事,欧美人的运动细胞普遍比较发达,这两者间似乎又是矛盾的。
猜测三:亚洲国家蹲式厕所多
这个猜测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是因为采用了蹲式厕所才学会“亚洲蹲”,还是因为能做“亚洲蹲”才设计出蹲式厕所?这个猜测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猜测四:习惯问题
就像外国人不会使用筷子一样,并不是他们的手有问题,而是他们没有使用筷子的习惯,所以手指的协调性不够。欧美人不习惯蹲这个动作,偶尔的下蹲会导致他们身体重心后移,带来可能摔倒的恐惧,从而使他们本能地将重心往前移。实际上,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曾一度非常流行“亚洲蹲”,这似乎恰好证实了美国人不会“亚洲蹲”是习惯问题。
此外还有人猜测,欧美人蹲不下来是因为大多数欧美人都比较胖而导致身体重心偏离,又或者从小缺乏锻炼,且他们当中有部分人的成长经历和亚洲人非常不一样,比如现代精英教育中就有一项——蹲在路边是一种不绅士的行为。
“亚洲蹲”有什么好处
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名叫Judy Edwards的美国阿姨一直深受便秘困扰,最后医生建议她使用蹲坑如厕,因为“亚洲蹲”会压迫腹部从而增加腹压。阿姨尝试过后发现效果显著,但想在美国买一个蹲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儿子就想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用一个小凳子垫高如厕时腿部的位置,达到类似蹲坑的效果。
由此可知,正确的下蹲姿势对健康有许多益处,有利于调节呼吸系统,加快血液循环,同时对我们的肌肉、关节和骨骼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髋、膝关节活动受限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者以及老年人并不适合“亚洲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