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了五位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被世人称为古代“四大刺客”。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鱼腹藏剑——专诸
专诸是吴国棠邑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有一次,专诸和一大汉打架,在场人都劝不住,但他妻子一召唤,他便马上住手回家了。恰巧伍子胥途经此地看到这一幕,问其原因,专诸说道:“我今天能屈服在一个女子手下,将来必定能凌驾于万人之上。”伍子胥认定他是一位敢于迎难而上的勇士,就和他结为八拜之交。
由于家人被楚国君主杀害,伍子胥远赴吴国,想要借兵报复楚国,但吴国君主吴王僚得知他是为了报私仇,并不是真的替吴国做打算,便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内心不悦,又得知为了争夺皇位,吴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便把专诸推荐给了吴公子光。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奉其为座上宾,对他的母亲也非常好。专诸心中十分感恩,但由于母亲仍在世,为了尽孝道,他一直不愿意去行刺。他的母亲知道后,为成全专诸做大事而选择了自缢。厚葬母亲之后,专诸了无牵挂,一心一意与公子光谋划刺僚之事。因为吴王僚爱吃鱼,专诸特意前往太湖学习炙鱼术,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这天,公子光设宴招待吴王僚。进献鱼炙时,专诸将锋利的“鱼肠”剑藏在烧好的鱼肚之中,在把烤鱼送到吴王僚座前的时候,忽然抽出短剑猛刺吴王僚,最终将其刺死。
虽然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但吴王僚毕竟也带了很多护卫,这些护卫也没放过专诸,刀戟齐下,击杀了他。
漆身吞炭——豫让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荀瑶的家臣。荀瑶很尊重豫让,主臣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彼时荀瑶向赵襄子进攻,赵襄子联合韩、魏大败荀瑶,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荀瑶,甚至还把他的头骨做成了饮具。
豫让得知赵襄子的所作所为后发誓要为荀瑶报仇。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怀揣匕首伺机行刺,不料被识破。但赵襄子念在他忠心不二,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放走了。
豫让又想了一个办法,他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又吞下炭火使声音嘶哑,还剃掉了胡子和眉毛,以至于当他沿街乞讨的时候,连他的妻子也没认出他来。他想通过这样的方法埋伏在赵襄子出行的路上,借机行刺。一个朋友劝他:“凭借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重用您,到那时您再出手,不是很容易吗?”豫让却说:“托身侍奉别人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君主啊!”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所以不愿采纳。
可惜的是,最终豫让也没能成功刺杀赵襄子。不过,他凭借屡败屡战的毅力和决心打动了赵襄子,后者同意他劈砍自己的衣服来表明复仇成功,也因此留下“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算是为兵败身亡的旧主洗刷了部分耻辱。
弟忠姐烈——聂政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流亡中他一直试图寻找高明的刺客去刺杀侠累。他听说魏国的聂政因为杀人避仇,带着母亲和姐姐隐居在齐国做屠户。因为聂政仁孝侠义,武功高超,所以严仲子多次带着厚礼登门拜访,对聂政以礼相待,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但和专诸一样,聂政也因为要奉养母亲而回绝了严仲子的请求。
又过了几年,聂政母亲去世,他服丧完毕后想起了当初严仲子的请求,感恩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便找到严仲子对他说:“当初我没答应你,是因为老母尚在世,现在老母已享尽天年,我该为我的知己出力了。”
为了不连累他人,聂政只身一人来到韩国相府,长驱直入,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了侠累。直到这时,侠累的甲士们才意识到相国已死,纷纷向聂政杀来。聂政眼见无法脱身,怕连累姐姐和严仲子,选择自毁容貌,随后自尽。
他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杀了韩国宰相,猜到大概是自己的弟弟,便动身前往韩国。周围人都劝她不要去:聂政刺杀了韩国宰相,你去了一定会被捕的。可聂荌却说:“严仲子把我弟弟从贫困低贱的处境中解救出来,对我们有恩,勇士本该替自己的知己卖命,如今却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他不惜自毁面容,使人无法辨认,我怎能因害怕惹上杀身之祸就让弟弟的名声被永远埋没呢?”见到死去的聂政后,她高呼三声“天哪”,就因悲伤过度而死在了弟弟身旁。
行刺反被杀——荆轲
荆轲是战国时期名震列国的天下第一刺客,与专诸、聂政那样的武夫不同,荆轲是个文武全才。据《史记》记载:“荆卿好读书击剑”,说明他不仅善击剑,还通文墨,所以世人都认为他的心思应该更加缜密,也更有韬略,然而他刺杀秦王的行动却失败了,并且被秦王举剑刺成重伤,后被侍卫击杀,命殒秦王大殿。
他的失败从他过往的经历中可见一斑。一次,他去拜访著名剑客盖聂,并与之讨论剑术,后者因不满其看法而对其怒目而视,被瞪了一眼的荆轲居然直接逃走了。不久之后,荆轲又与一个名叫鲁勾践的人下棋,结果鲁勾践与其发生争执,他又一声不吭地跑了。
如果没有后来荆轲刺秦的记载,人们也许会认为荆轲的退让是不愿逞一时之勇,作为一个有文化和武学修养的高士,荆轲不屑与盖聂、鲁勾践这样的粗人发生争执。然而,行刺失败的结果仿佛在告诉世人,荆轲当初不肯亮剑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没有能力与对方较量,为了掩盖自己剑术不精的真相,他只能选择回避。试想一下,如果荆轲当初愿意放下身段虚心求教,钻研剑术,这段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