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中国•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4期  总第6368期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4期  下一期
动物界奇妙的收养行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3-12-15 15:19:25

在动物的世界里,抚养同物种幼崽长大或是收养不同物种幼崽的行为时有发生,它们有的是自愿收养,有的则是被迫收养。那么,动物为什么会收养“别人的孩子”?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奇妙关系呢?

 

海洋深处的收养行为


不久前,新西兰的远洋研究集团在出海考察时,发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一群伪虎鲸、领航鲸和宽吻海豚在海面上追逐嬉闹,看上去十分和谐。其中,一头领航鲸紧紧依偎在一条成年雌性宽吻海豚的身边。这头浑身褶皱的领航鲸是刚出生的幼崽,褶皱是它在妈妈的子宫里遭受挤压导致的,但附近并没有领航鲸的亲生母亲,反倒是那条宽吻海豚更像是它的妈妈。


再次看到这对“母子”已经是五个星期之后了,研究人员发现宽吻海豚依旧在照顾这头领航鲸,还给它喂奶,陪它玩耍。实际上,宽吻海豚收养其他鲸豚幼崽的行为已屡见不鲜,但收养的基本是成年后与宽吻海豚形体大小相当的动物,比如瓜头鲸和长吻原海豚。但这次宽吻海豚收养的领航鲸体长有1.4~1.9米,成年后可达5~7米。要知道,一条成年雌性宽吻海豚体长也只有1.9~2.1米。


如果宽吻海豚已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一般就不会再去收养“别人的孩子”。2019年,一项发表在《动物行为学》杂志上的研究称,一条刚产下幼崽的宽吻海豚收养了一头小领航鲸。科学家猜测,宽吻海豚的这种收养行为或许是出于母爱的本能。此外,科学家也发现虎鲸有收养小领航鲸的行为,抹香鲸也会收养被抛弃的宽吻海豚。


山脉族群中的社会纽带

 

在灵长类动物中,收养行为或许是维系社会群体的一种手段。


生活在非洲维龙加山脉的山地大猩猩一般以族群为单位生活,一只占主导地位的雄性大猩猩和若干雌性大猩猩及其后代组成一个族群。2021年,eLif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失去母亲的山地大猩猩会受到族群中雌性大猩猩和雄性大猩猩的特殊照顾,进而很快和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而雄性大猩猩之所以如此积极地照顾小猩猩,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魅力,让自己更受雌性大猩猩的欢迎。


同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称,两只雌性野生倭黑猩猩收养了其他倭黑猩猩群体的孤儿。为何跨群收养幼崽?研究人员推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收养的孤儿可能会成为养母未来的盟友,成为跨群体友谊的纽带,进而提高成年倭黑猩猩的社会地位;另一种可能是缘于母爱的力量。
说起动物界的母爱,2023年,《灵长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讲述了一只西藏猕猴的故事。据悉,这只西藏猕猴已育有两只幼崽,但它又收养了一只猕猴孤儿并视如己出。研究人员发现,收养别人的幼崽并不会给这只猕猴妈妈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增加其抚养负担,但它还是这么做了,似乎只有母爱才能解释这一行为。


糊涂父母的“张冠李戴”


2008年至2017年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持续跟踪监测了326只生活在威尔逊岬国家公园的幼年灰袋鼠,发现并记录了11个子女替换的实例。其中有4例是收养行为,且均发生在灰袋鼠的哺乳期,它们收养的都是和自己原来的孩子年龄相仿、性别一致的袋鼠幼崽。


那它们自己的孩子呢?事实上,当小灰袋鼠返回育儿袋时,袋鼠妈妈一般都会先闻一闻孩子的气味,确认气味后才会将孩子放回育儿袋。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袋鼠妈妈就会省去这一环节,直接让袋鼠幼崽跳回育儿袋中并迅速撤离。此时,一旦幼崽进错育儿袋,袋鼠妈妈就会“将错就错”,因为袋鼠幼崽已经沾染上了自己育儿袋的气息,难以再准确辨别。如此“张冠李戴”而造成的收养行为可能会使灰袋鼠自己的孩子遭受遗弃,甚至死亡。


这些收养行为无论是自愿还是迫于无奈,看起来似乎都可以接受。但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收养行为——一些动物为了提高自己后代的生存概率,“绑架”其他幼崽以充当自己孩子的“挡箭牌”。比如美洲慈鲷会主动收养别人的鱼宝宝,当美洲慈鲷鱼群中出现这些身形瘦小的小鱼时,捕食者的攻击目标就会从美洲慈鲷及其幼崽的身上转移,进而选择更容易得手的小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