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雷锋,精神坐标不褪色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雷锋这个名字就被写在了春天里,雷锋精神就随春风一起在祖国大地上广泛传播。
雷锋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苦家庭,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活下来,他给地主家当猪倌、住猪圈,还讨过饭,直到1949年家乡解放,他的命运才彻底改变。
1950年,10岁的雷锋成了儿童团团长,也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他在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后先后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不畏艰苦,即使受伤也要加入抗洪队伍,奋战七天七夜,直至咆哮的洪水被驯服;在生活上,他时刻谨记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也因此流传出了那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学习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写下了近20万字的学习笔记和日记,毛主席曾赞扬雷锋:“此人懂得一点哲学,很不简单啊。”
2012年,北京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收到“雷锋”捐助;2013年,“雷锋存折”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海阳村受灾群众捐款;2020年,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家属收到“雷锋”的汇款……同学们也许会感到奇怪:雷锋不是早就牺牲了吗?这些钱从哪儿来的?其实这是雷锋最后一张定期存单的延续。
雷锋入伍第一年,虽然收入微薄,但当他得知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毅然决然要捐出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200元。在他的坚持下,工作人员只好收下其中的100元。后来辽宁省辽阳市遭遇水灾,雷锋又捐了100元,只是这钱随着辽阳市委的一封感谢信被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之后雷锋又为受自然灾害影响而难以延续的民办小学捐去了100元,这就是雷锋三次百元捐款事件。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他的生命停在了最美的年华,但他的名字、事迹永久流传了下来。他的最后一张定期存单里有100元,也被保留了下来。2010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雷锋班”发出倡议:续存“雷锋存折”,让它继续发扬雷锋的精神和意志。后来,学生、农民、老人、受捐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捐款队伍,这本“存折”的金额不断增加,陆续为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
雷锋身上有乐于助人的温暖、善良、柔软的一面,也有坚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一面。在新兵训练期间,他因为个子小、身体弱,在投弹训练时比较吃亏,时常在及格边缘徘徊,为此他经常半夜苦练。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在新兵集训结束时的实弹投掷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尽管雷锋已经逝去,但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无数个你我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要学习雷锋身上对国家、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但近些年,“扶不扶”“帮不帮”却成了社会热议话题,更有调查表明,“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在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显得愈发可贵。同学们,我们应该主动学习雷锋精神,做到真懂、真信、真学、真用,从点滴正能量中重建社会信任。
学雷锋,书写时代追“锋”记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雷锋”。新中国成立前,为国家独立自主和人民解放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英雄先烈,他们是雷锋精神的引领者;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的每一个普通人,他们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乔安山
“我是雷锋战友,不学雷锋哪行?”雷锋因公殉职时,与他同行的是战友乔安山。雷锋的死让乔安山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将自己“封闭”了起来。直到1996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让他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也让我们认识了这个不是雷锋却恰似雷锋的人。
原来,乔安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参与救火、无偿献血、给灾区群众捐款……这部电影也打开了他的心扉,此后,他从默默做好事转变成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到全国各地宣讲雷锋事迹,让雷锋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为雷锋戴上红领巾的陈雅娟
“只要有人邀请我去讲雷锋故事,不管路途多远,不论时间多紧,我都会接受,我愿意当雷锋精神的种子,给每一个人讲雷锋故事。”年过七旬的陈雅娟是雷锋精神的坚定传承人。
1960年,雷锋被聘为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本溪路小学的校外辅导员,陈雅娟作为学生代表为他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陈雅娟受雷锋影响很深,她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追随雷锋的脚步入伍参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与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分享完雷锋的故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雷锋叔叔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在生活中努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做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跳桥救人的外卖配送员彭清林
2023年6月13日,外卖配送员彭清林不顾自身安危,跳桥救起一名轻生女子,从而荣获“杭州好人”“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荣誉。
其实,雷锋精神的展现并不只停留在一言一语,而是渗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指引我们做人做事。
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
学雷锋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好人好事,只需要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身边的人,让自己、让身边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2024年一开年,哈尔滨作为第一座爆火的城市,经受住了强大的考验。不论是加班加点的冰雕师傅,自发接送游客的当地市民,还是为游客指路、送暖贴的志愿者们,他们都在散发着自己的光,为“共和国长子”的文旅事业添一把火,他们都是当代社会的雷锋。
做雷锋,争当善行好少年
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发通知,自2000年起,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旨在通过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氛围。许多同学正通过志愿活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的同学们通过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做文明城市创建小使者等一系列活动,将“学雷锋,做好事”的正能量传递给了身边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的郑义同学是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的一名持证学生志愿者,他发现很多人喜欢占用盲道,于是在妈妈的陪同下动手清理盲道,让盲道“不忙”。“我一直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从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到公益表演,再到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开展的每月常规活动,我对此乐此不疲,因为我能感受到奉献带来的成长与快乐。”
当好一名学生志愿者,除了能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形成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美好品格,还对我们的学业有所帮助。同学们参加的志愿服务记录和时长是学校荣誉评选、中高考综合评价、出国留学等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希望同学们在学雷锋、做志愿者的路上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如今,雷锋精神在一个个坚定笃行的小小身影中延续、传承,当代“雷锋少年”以实际行动彰显着时代风采和青春担当,让雷锋精神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E学课堂】
扫码听一听雷锋身边人对雷锋的印象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