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蕴藏着无数危险,所以人类对大海的探索程度往往落后于太空,但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去年年底,我国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成功下水安装,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为什么要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
建立海底数据中心早有先例
“大数据时代”“信息大爆炸”……近些年,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越来越多。在我们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时,其实背后一直有很多个巨大的数据中心在承担着传递、计算、展示、存储信息的任务。于是,各大科技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更好地解决服务器散热、缩短数据传输距离使网速更快等问题。
例如微软公司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海底数据中心”的构想,认为这是向沿海居民快速提供云服务,同时节约能源的一种途径。2015年,微软公司正式启动“纳迪克”项目,准备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三年后,该项目团队在压力容器中部署了装有864台服务器的12个服务器机架,将它们沉入苏格兰海岸附近的海床,正式测试第一座实验性海底数据中心。2020年,该项目宣布成功。
当时微软公司宣称海底数据中心的故障率要比陆地数据中心的故障率更低。但奇怪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微软公司的后续计划。
不过在海底建立数据中心的想法在我国得到了实施。去年12月,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我国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下水安装,稳稳地沉入海底,并顺利通电完成调试,这标志着首期工程正式竣工。
为什么要建立海底数据中心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为什么要去海底建立数据中心?
低能耗 有一个现象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当我们长时间玩手机或电脑时,手机和电脑会发烫,它们需要散热。其实数据中心也是如此,并且比起手机、电脑,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更大。
传统的数据中心在运作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能,一般是通过空调等制冷设备来降温,以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但这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不仅昂贵,同时也不环保。如果我们将数据中心放进海里,利用海水资源给机器降温,就能减少资源的消耗。
安全性高 据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蒲定介绍,数据中心内各种电器设备密集,火灾隐患较多,所以所有的数据中心都格外重视防范火灾。而海底数据舱内充入了惰性气体,可以打造一个无氧无尘、密闭隔绝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电子器件,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提高算力 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不仅具有低能耗、低时延等优点,还能够集中更多台服务器,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算力,同时远离了人类活动区域,也节约了土地资源。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的整体效能可提升40%至60%。
如何确保海底工作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服务器最怕水,所以数据舱的密封工作至关重要。对此,该项目的研发人员为所有的螺栓专门设计了一套特殊的程序,每个螺栓的顺序和方向都需要严格把控,从而确保罐体的密封性。
海底数据中心是否会被海洋生物附着进而影响服务器工作?类似地震、台风等一些自然灾害是否会对数据舱产生影响?面对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研究人员在研发期间就做好了预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例如去年第4号台风“泰利”肆虐时,海底数据中心的各项系统都运转正常,未受到影响。
虽然数据舱可以长时间在海底工作,但其间不免需要有人负责安装、维护等工作。与陆地相比,海底数据中心的工作量和危险系数有所加大,所以为了减少维修频率,提高数据舱的寿命,我国研发人员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实现了远程维护甚至免维护,数据舱的寿命能够达到25年,确保了数据中心的安全。
缩短数据中心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无论何时都是“硬实力”,但我国的海底数据中心并没有局限于对数据的处理,而是有着更深远的目标:通过信息科技与海洋科技交叉创新发展,形成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提供新的助力。希望我们能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E学课堂】
海底数据中心长什么样?有哪些优势?一起扫码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