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E学江苏•科普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9期  总第6405期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9期  下一期
极端天气下 绿皮火车为何更胜一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4-04-01 10:59:11

在现代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比起绿皮火车,动车组列车和飞机成为越来越多人喜欢的出行工具。但2024年春节前夕,一场冰冻雨雪让绿皮火车在动车组列车和飞机面前“扬眉吐气”。为什么极端天气下动车组列车会受影响,而同样行驶在轨道上的绿皮火车却能冒雪前行呢?

 

动车组列车与绿皮火车运行原理不同


“湖北武汉暴雪冻雨后,动车组列车一路火花带闪电”“上百辆列车停运,网友坐在停滞的动车组列车上拍到对面的绿皮火车一路驰骋”……没人会想到,2024年春运期间,绿皮火车成了部分地区运送归家游子的主力军。


为什么绿皮火车几乎不受暴雪冻雨影响,能正常在轨道上行驶,而动车组列车的速度却几乎“腰斩”呢?其实这是因为动车组列车和绿皮火车的动力来源不一样。动车组列车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而绿皮火车的动力来源是内燃机或蒸汽机。


动车组列车通过一个叫“受电弓”的结构,跟高压线连接取电。这些高压线组成的网络叫作“架空接触网”。受电弓将来自高压线的电取到车内,经过降压处理,用来驱动列车。但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例如冻雨,高压线上结冰,就会影响电线和受电弓之间的接触,进而出现“火花带闪电”现象。


除此之外,动车组列车需要通过道岔结构来改变行进路线,但如果道岔结冰,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就会受影响。但一般情况下,道岔结冰可以通过煤气瓶、喷枪等设备加热及时解决,所以影响动车组列车运行的主要原因还是接触网覆冰。


而绿皮火车依靠内燃机或蒸汽机驱动,雨雪冰冻天气对它的正常运行影响并不大,所以在暴雪冻雨导致动车组列车动弹不得时,内燃机车就会“挺身而出”,牵引着动车组列车重新跑起来。

 

此“绿皮”非彼“绿皮”


如今我们将车身颜色为绿色的火车统称为“绿皮火车”,但实际上现在的绿皮火车多为新绿皮火车,跟最初的老绿皮火车有所出入。


几十年前的老绿皮火车主要是指22型客车,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乘坐体验差、速度缓慢、冬冷夏热的老绿皮火车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体验感更舒适的红色、蓝色、白色列车,它们的配置比老绿皮火车要高很多。


不过2014年,铁路部门决定将所有普速列车的车身颜色统一为橄榄绿,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见到的新绿皮火车。统一后的新绿皮火车虽然整体乘坐体验感不如动车组列车,但比老绿皮火车舒服得多。


世间颜色千千万,为何偏偏是橄榄绿?这就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说起。当时,我国自主研发机车车辆的能力较弱,所以前期内燃机车的车型灵感多源于苏联。而苏联选择绿色作为车身的主要颜色想来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绿色在山上、林间穿行时较为隐蔽,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我国在设计列车时也借鉴了这一理念,同时绿色车厢便于清洗,还会给人一种安定舒适的感觉。


虽然对现在的侦查技术手段来说,这种“障眼法”太小儿科,但在当时来说有一定的意义。

 

为何绿皮火车还没被淘汰


从老绿皮火车到新绿皮火车,从普速列车到高铁动车,几十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车组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何“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至今仍没有被淘汰呢?


有人说,如果动车组列车体现的是中国速度,那绿皮火车体现的便是中国温度。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阻碍,动车组列车无法做到全面覆盖,但绿皮火车的建设要求、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票价也比动车组列车便宜,能够满足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区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绿皮火车往往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例如在我国某些地区至今还存在一元钱的火车票,那是为了服务周边的人群,属于福利性质。


除此之外,绿皮火车还能在极端天气下“支棱”起来,发挥应急作用,弥补现代科技发展的不完美之处。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动车组列车改进,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不再需要绿皮火车,那时伴随着一代人南来北往的悠扬的鸣笛声就会消逝,但列车依然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远方,在广袤的大地上前行。

 

【E学课堂】

 

动车组列车与绿皮火车同框时仿佛平行时空下两个时代的相遇。扫描二维码,看一看动车组列车与绿皮火车相遇时的浪漫场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