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中国•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2期  总第6420期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2期  下一期
蒙古国戈壁上的“大肠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4-05-13 11:25:03

蒙古国戈壁上流传着一个耸人听闻的传说: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偶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怪异,能喷射出含有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眼睛还会放电。因而也被人们称为“死亡蠕虫”。

 

传说与记载


“死亡蠕虫”在蒙古语中也叫“大肠虫”,因为据见过这种虫子的人说,最长的虫子可达1.5米,通体血红色,好像牛肠一样,身体两端还会探出触角。“大肠虫”的眼睛、鼻孔和嘴的形状都很模糊,乍一看甚至无法分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它们通常在炎热的6、7月份才会现身,其他时间都躲在沙丘中。除非戈壁上迎来降雨,它们才会再次钻出沙丘,享受难得的湿润。


在所有声称见过“大肠虫”的人中,数蒙古国前总理索德诺木·达木丁巴扎尔最有名。在《追寻古人的足迹》一书中,作者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援引了达木丁巴扎尔1922年在一次聚会上对这种大虫子的描述:“它的形状像香肠,约两英尺长,没有头和腿。它有剧毒,只要触摸它就意味着立刻死掉。它住在戈壁沙漠中最荒凉的地方。”“大肠虫”吸引着无数探险家的目光,许多人前往蒙古国戈壁沙漠,只为一睹它的真容。


探索与发现


在众多想要揭秘“大肠虫”的探险家中,捷克探险家伊凡·麦克勒的好奇心尤为强烈。他曾三次前往蒙古国,试图寻找其踪迹,尝试用炸药引出虫子,还不惜花费重金租用超轻型飞机在戈壁上低空飞行,希望借此发现躺在沙丘上晒太阳的“大肠虫”,但最终一无所获。麦克勒临去世前还对“大肠虫”念念不忘,并认为那可能是一种沙漠蟒蛇,蒙古国人之所以会把其描述成可怕的巨型毒虫,是因为沙漠的高温和干旱导致他们出现幻觉。


英国探险家亚当·戴维斯也曾组队前往蒙古国,想要一探究竟。途中他们遇到一名男子,男子表示自己曾在一口井边遇到过这种可怕的大虫子。它喷射出毒液,将自己的手臂烧伤。他忍着疼痛抓住它,将它放在冷却的安全气袋中,大虫子却再次喷出一种绿色的毒液,随后从气袋中逃走了。


猜测与分析


要说蒙古国戈壁上存在着一种神秘的生物,这很有可能,但若说其拥有巨大的杀伤力,却不得不令人怀疑。“大肠虫”究竟是何方神圣,生物学家们也莫衷一是。


蜥蜴 有生物学家认为,“大肠虫”其实是蜥蜴。但让人想不通的是,虽然蜥蜴能在沙漠里生存,但大部分蜥蜴都不分泌毒液,仅有两种蜥蜴有毒,而人们还从未在亚洲发现过这两种蜥蜴的踪影。


毒蛇 一些生物学家表示,“大肠虫”符合人们对某些致命毒蛇的描述,因为有些毒蛇在自卫时会喷射毒液。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蛇毒不具备腐蚀性,更重要的是,蛇不会放电。


变异毒虫 部分生物学家认为,“大肠虫”可能是某种已知毒虫在特殊环境下的变异种。例如,一些沙漠地区的蜈蚣和蜘蛛,由于长期生活在极端环境中,进化出了强大的毒性来保护自己。英国探险队在蒙古国地下发现的大量铀矿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大肠虫”可能是被辐射而变异的巨型马陆。


与其他流传已久的未解之谜相比,“大肠虫”没有留下过任何照片,就连尸体都不曾被人发现。事实上,戈壁环境反而是很适合保存动物遗体的,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相对缺乏捕食者,炎热的沙漠风也会减缓遗体的腐蚀和分解。“大肠虫”究竟是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