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3期  总第6426期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3期  下一期
六一国际儿童节—— 童年很短 用爱填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巩旭 发布日期:2024-05-16 11:08:26

初夏,空气中弥漫着快乐的味道,同学们也将迎来盼望已久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小朋友眼中,儿童节意味着有收不完的礼物,开不完的百宝箱;在大朋友眼中,儿童节意味着天真烂漫的旧时光,遗失的美好与力量。借由儿童节,让我们重新擦亮童年的记忆,找回最简单的快乐吧!

 

童语里的智慧


有些大人喜欢对小孩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暗指自己本领大、懂得多。殊不知,孩子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有时也能让成年人醍醐灌顶。


美术课上,一名女生涂色的时候有点慢,老师便说:“在追求质量的时候,速度也要提上去哦,不然时间就会过得很快。”女生很认真地回答:“时间过得再快也是一分一秒过的啊!”这话是不是透着一种哲理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对大多数男生来说,懂事以后心中的第一个英雄可能就是奥特曼。哪怕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奥特曼——“我知道没有奥特曼,但奥特曼是我的英雄!”这句话分明就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只要心中有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有时候,儿童是最浪漫的诗人——“如果有谁对我说‘我爱你’,那绝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类似的童言童语还有:“小溪是一列火车,鱼儿都是他的乘客”“靠在阳台吃雪糕,我吃一半,太阳吃一半”。有时候,儿童又是最机智的哲学家——家长都希望孩子多吃鱼,因为“鱼吃多了聪明”,孩子却说:“鱼吃多了反而会变笨吧,不然鱼怎么总是被人钓起来呢?”

 

当“超龄儿童”还在挖空心思过节的时候,真正的儿童早已拥有超越年龄的智慧;当大人还想靠经验教育孩子时,孩子认真输出的“金句”却能直击心灵,守护我们内心的童真和美好。 

 

童趣里的感动

 

童年的我们总在做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梦里有吃不完的零食,讲不完的故事,数不尽的快乐。儿童节快到了,让我们跟随这些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回味童年最纯粹的感动。


诗词里的童趣


“童趣”一直是文人墨客作品中喜欢吟咏的对象。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跌跌撞撞兴奋追逐蝴蝶的场景,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真实写照吗?白居易亦有诗云:“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船将浮萍荡开,留下一道水路痕迹,天真的孩童对此却浑然不知,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古代的孩子也并非每天都在玩耍,有时也要帮父母干农活。辛弃疾在诗中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将家中几个孩子的不同面貌、情态和惬意的村居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令人心向往之。


文章中的童趣


儿童天性喜爱玩乐,连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也不例外,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在他眼中,童年时期百草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趣味。


孩子观察世界的眼光总是与大人不同,有时候稀松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眼中也别有一番趣味。林海音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中追忆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他认为,拉骆驼的人是因为害怕沙漠中的寂寞才给骆驼系上铃铛,以此来增加行路中的情趣。美好的想象流露出儿童视角的纯真。


再成熟的大人也偶尔会有童心大爆发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或许要承担更多责任,但也不妨碍我们保留心底的那份童真。

 

童心里的回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回忆的载体或许并不相同,但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别无二致。让我们坐上时光机,穿越到过去,寻找不同年代的童年回忆……


那些童年的榜样


“我最崇拜的人是钟南山爷爷。新冠疫情暴发的时候,他让我们远离武汉,自己却连夜赶去救治病人,所以我特别崇拜他。”在那场持续了三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00后”追随前辈的脚步,走上防控一线,成为抗疫主力军,“10后”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抗疫,但他们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也有自己的感悟。这场年代群体的接力让我们看到了爱与责任的传递,也看到了民族的未来。


对“60后”“70后”来说,榜样关键词离不开“奋斗”。“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王进喜……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也为全国人民树立起艰苦奋斗的榜样,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明星!


那些童年的仪式感


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波爷爷来说,儿童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发馒头。“学校会把从小农场收获的小麦换成面粉,做成馒头分给我们,这在当时算是很奢侈的了。不少同学拿到后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也有人舍不得吃,留着带回家孝敬父母。”


比起“60后”“70后”的物质匮乏,“80后”的童年则精彩得多。“小时候最盼望过儿童节,早上一睁眼就能收到礼物,白天穿着妈妈买的新裙子去学校参加联欢会,晚上还可以吃肯德基,当时恨不得天天都是儿童节!”“80后”妈妈小于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同样是过节,对“10后”来说,节日的仪式感更多来自深刻的思考。“有一年儿童节,我被选中参加舞蹈演出,所有人中只有我没学过跳舞,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我只能每天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练习,最后我们获得了全市二等奖。那一刻我明白了,赢得掌声的背后都要有一段辛苦的过程,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10后”杨同学说道。

 

从孩子变为大人是件极其简单的事,只需要时间就可以;从大人变回孩子则极为困难,需要智慧和勇气。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长大后,又想回到童年。这个儿童节,祝我们永远闪闪发光。

 

【E学课堂】

 

回想起自己做过的那些童年傻事,你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呢?扫码一起来回顾那些最快乐的童年趣事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