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中山之星 潮流前线
江苏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59期  总第4546期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9期  下一期
科技点亮中山之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2-12-18 10:44:35

     为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思维和对科技的热爱之情,近日,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举办了第一届校园科技节。在本届科技节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观看科普电影、放飞航模、观察太空……开幕式当天,同学们还将自制的“中山一号”火箭“发射升空”,将开幕式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五(4)班   李上如
     本届科技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科技影片《拯救地球正负2度》。影片记录了自2009年以来屡受磨难的地球。人口增多,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了温室效应。控制持续走高的地球气温成为目前人类存亡的关键。电影大胆预测,如果气温再上升六度,人类将走向灭绝。
     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也明白了只要我们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夏天空调温度调到26度以上;日常生活中尽量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用荧光灯代替常用的白炽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汇聚起来的必将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王芳老师:本次学校安排在科技节上播放《拯救地球正负2度》,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关注当今科技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意识到现代人的一些行为也对地球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上如同学的感受,说出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心声。

     
     五(2)班   王嘉琪
     画面中,两只手臂构成了分针与时针,恐怖的“嘀嗒”声在我耳边响起。时间每走一刻度,海水便上升几公尺。末日来临,“钟表”淹没在水中,手臂仿佛就是正在呼救的可怜的人类……看罢《拯救地球正负2度》,这幅画面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这样可怕的一天,真会到来吗?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许多陆地生物都在消失。再不警醒,人类的结局也必将如此。这场影片震撼到了我,也强烈推荐正在读报的同学们去观看。

     
     王丽艳老师:拯救地球,已是人类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超大屏幕的播放,更带给同学们强烈视觉冲击之后的震撼。从同学们对画面的描述到发自肺腑的呼唤,到人人有责的微小而负责任的行动,都证明了观看科技影片的重要和必要性。

     
     四(4)班   朱泓宇
本届科技节,最让我兴奋的还是实现了我的“飞天梦”。开幕的那天,我们全校师生都兴高采烈地汇聚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中山一号”的发射。
     开幕式结束后,一个个发射员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巧玲珑、形象逼真的“火箭”来到了发射场地,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时我的心里既害怕又激动,害怕自己操作不成功,激动的是上千双眼睛正看着我呢。
     发射开始了,老师和同学一起喊:“五、四、三、二、一!”当喊到“一”的时侯,我的心砰砰直跳到了嗓子眼,手也不听使唤地抖动起来,就在老师喊发射的那一瞬间,我闭上眼用力地按下发射器。只听“中山一号”“砰”的一声离开发射架冲上云霄,顿时欢呼声四起“成功了!成功了!”只见火箭升入最高点后,又打开降落伞在空中随风飘荡然后缓缓落下,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发射自己亲手做的火箭,我想将来能制造出更多的真正的火箭,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妈妈马丽萍: 孩子,透过你的文字我仿佛亲临现场看到你那天的表现,妈妈也真切地感受到你对科学的热爱。希望你在中山外校能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为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而加油吧!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梦想开始的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在这个时期树立了献身科学的理想,才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做出伟大的贡献。我们倡导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做一个具有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人。
     透过科技节上同学们的表现,我坚信,科技节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大家一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今后,我们全体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重视培养大家的科技兴趣和创新能力,让科技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希望本届快乐科技节能形成我校“人人学科学、事事想科学、时时用科学、天天有科学”的风潮。
     ——曹红梅校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