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麦秆画为校园生活添色 “开心农场”乐翻天
江苏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66期  总第4612期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66期  下一期
让麦秆画为校园生活添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04-30 13:38:08

     麦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可是你听说过麦秆画吗?它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只不过创作材料是农村常见的麦秸秆。这种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明清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少有人知。今天,我们走进无锡市锡北镇东房桥小学,看一看那里的师生们是如何创作这种手工精品的。
     无锡市锡北镇东房桥小学地处锡北斗山脚下,乡间有一批制作麦秆画的能工巧匠。但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这一门绝活渐渐失传。为了传承艺术,打造校本文化特色,2008年起,学校将麦秆画列入校本课程。近几年来,学校陆续聘请民间艺人作为校外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编印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学科整合施教、开展社团活动、举行麦秆画节等策略打造校本特色,使失传的麦秆画民间工艺重现光彩。
     麦秆画起源于唐宋的编织,兴盛于明清的剪贴,自古便作为高档饰品,被悬挂于殿堂楼阁、豪门贵舍之中,后流传于民间,兴盛一时,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学校秉承“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理念,立足“儿童立场”开发麦秆画校本课程。由于不同年级的孩子基础不一样,指导老师实施了分层教学,低年级学生从熟悉工艺步骤开始,收集麦秆、刮麦秆、贴麦秆。工艺是创作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如何创作了,老师会按照动物篇、植物篇、人物篇、景物篇的类别指导他们创作作品。为了营造校园里浓郁的麦秆画研究氛围,学校会定期举办“麦秆画校园文化节”,专门邀请校外辅导员作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欣赏民间艺人高雅的麦秆画艺术精品,激发学生学习麦秆画的决心和欲望。通过对麦秆画校本课程的设计、评价、案例研究,使学生了解麦秆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价值,开阔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东房桥小学的麦秆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2008年,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有五十多幅麦秆画作品精彩亮相,华亚萍老师的《京剧脸谱》一课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在2011年“无锡——新加坡”校长论坛中,麦秆画作为特别赠品送给新加坡校长,麦秆画已成为锡北地方教育的名片。
     麦秆画课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麦秆画的制作技艺,经历“泡、刮、贴、染、烫、剪、烙”等多道工序。
泡将收集的麦秆放入清水中浸泡,直至麦秆变软。
     刮用刮刀将浸泡过的麦秆剖开,刮去内膜。
     贴将刮好的麦秆用胶水逐一贴到衬纸上。
     染用颜料将麦秆染成各种颜色,以创造出五彩缤纷的麦秆画。
     烫刮好的麦秆可以用电熨斗烫平。
     剪依据麦秆纹理及图案特点,用剪刀将麦秆剪成需要的图案。
     烙根据创作需要,用电烙铁烙印。(为防止烫伤,此环节请在成人指导下完成。)

    

     
     雄 风     无锡锡山区艺术节工艺比赛二等奖谢梦洁

     
     蝶恋花     华亚萍老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