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冒险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74期  总第4690期  2013年10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4期  下一期
美食大冒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10-08 08:19:24

     假期走走,吃喝玩乐,总少不了品尝美食大餐,感受独特饮食习惯背后的风土人情。从灌云到张家港,从凤凰古镇到台南,一段段新奇古怪却又回味无穷的美食之旅即将在我们面前展开。同学们,带好装备,一起开始我们的美食大冒险吧!
     张家港炒蚂蚁
     挑战者: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六(1)班   钱   易
心形的脑袋上两颗芝麻大的眼睛,闪着白光。六条腿从腹部伸出来,仿佛还能看到那强壮的肌肉。大大的尾部呈一颗子弹状,在灯光下好像不怀好意地朝你“眨眼睛”。呀!蚂蚁!
     炒熟的蚂蚁装满了整个盘子。灯光下,每只蚂蚁身上都是油亮亮的,让人恶心作呕。我们坐在餐桌前,谁也不敢动筷。爸爸“身先士卒”,夹起一撮蚂蚁,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轻轻嚼了起来。“嗯,还不错。”好吧,我豁出去了,但愿蚂蚁都炒熟了!我胆战心惊地伸出筷子,从盘子里夹出一只蚂蚁,战战兢兢地放进嘴里……嗯,有点儿咸,还很滑,嚼了两下,味道还真不赖!我立马用勺子舀了一勺蚂蚁,放进嘴里“咯嘣咯嘣”嚼了起来。
     看来,美食不一定要看着“美”。有时令人望而生畏的食物,恰恰是你意想不到的美味!
     灌云“豆丹”
     挑战者:连云港市苍梧小学三(2)班   杨嘉翊
     在灌云,有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俗称“豆丹”。“豆丹”学名豆天蛾,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的昆虫。灌云“豆丹”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
     传说“豆丹”是神仙带来的,人们都说那是仙丹。如果你到连云港旅游,当你走进任何一家灌云人开的餐馆时,热情的灌云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为你介绍灌云的特色菜肴——“豆丹”。
     第一次吃“豆丹”的人都会比较害怕,总觉得那明明就是虫子,怎么吃啊!等到热气腾腾的一盆“豆丹”端上来,只要你拿起筷子,夹起“豆丹”往嘴里送,那种入骨的鲜味顿时就会弥漫了你的整个身体,再喝一口盆里的汤汁,真是美味极了……
     来连云港吧!准备两大碗白米饭,一瓶好酒,尽情享受这人间美味吧……
东海“知了猴”
     挑战者:东海县牛山小学六(6)班  马玉洁
     提到夏天,大家都会想起室外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我要为大家推荐的正是蝉的幼虫,学名金蝉,我们家乡人喜欢叫它“知了猴”。“知了猴”的一生是在地底下度过的,某一天它会破土而出,爬到一棵树上,蜕皮后成为我们熟悉的蝉。
     从外形上来看,“知了猴”是一种长约四公分、棕黑色的大虫子,一对呈钩状的前腿,酷似龙虾那对锋利的大螯。刚捉到的“知了猴”身上覆满泥土,看起来可一点也不美味,反而让人觉得可怕。但是经过烹炸之后,“知了猴”就会变得通体金黄,再撒上点盐粒,诱人的香气顿时扑鼻而来。夹起一只轻轻咀嚼,酥脆无比。除去美味,“知了猴”更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妈妈说,“知了猴”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鸡肉和猪肉的含量都高。
     美味十足,营养十足,健康十足的“知了猴”,你想来一只吗?
     台南“棺材板”
     挑战者: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六(2)班  恽欣月
     “不吃‘棺材板’,不算到台南!”初次见到这道小吃,别说,它的造型还真像口棺材。只见它有火柴盒般大小,但有两盒那么厚。妈妈看着我迟迟不动手,说:“样子是不太雅,其实也是讨个口彩,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我学着周围人的吃法吃了一口,原来是油炸面包的外表,中国点心的‘芯子’呀!细细品尝,这道小吃香中带鲜,鲜中带甜,硬中有软,软中含脆,我们这群大陆食客个个将“棺材板”“埋”进了腹中。
     为何要将小吃做成这幅模样?原来,三四十年前,有一位姓许的师傅品尝了一种油炸面包,觉得口味特别,于是改良后做出了这道点心,还独具匠心地起名为“棺材板”。或许是口味特殊,加上名字怪,“棺材板”风行台南,成为一方名吃。
     现在我也尝到了这种美食,真是无悔来到台南!
     凤凰血粑鸭
     挑战者:丹阳市实验小学五(1)班   贺钧彦
     凤凰古镇有三宝:姜糖、银器、血粑鸭。鸭子怎么能和血一起煮呢?好血腥!来到凤凰,爸爸提议晚上去吃血粑鸭,我的食欲顿时减了大半。
     吃晚饭时,我忐忑不安地等着所谓的“血粑鸭”。忽然,一阵香辣味冷不丁窜进鼻子。我探头一瞧,锅里飘着一层红彤彤的的辣油,花椒、血粑和鸭肉在锅中翻腾。我之前的恐惧一下子被口水淹没得无影无踪,赶紧捞了一块鸭肉边吹气边往嘴里放。啊!鸭肉除了本身的鲜嫩之外,还散着一股淡淡的糯米清香。我又夹了一块鸭血粑细细品尝,又香又糯,还有几缕鸭肉的鲜美。
     这血粑鸭不仅味儿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相传在清朝,苗族首领吴八月带着起义军攻下了凤凰,当地的百姓阿牛为慰劳起义军,杀了自家的鸭子。因为鸭肉不够,阿牛把新鲜鸭血沾上糯米,油炸后与鸭肉炖在一起。有人问菜名,阿牛答不上来,吴八月的妹妹笑着说,就叫阿牛血粑鸭吧!这不,一直流传至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