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真真是叫人抓耳挠腮。相信同学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汉语”这棵有着悠久历史的参天大树常常“小病不断”。这不,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五(1)班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当起了“啄木鸟”,走上大街、走进社区,对这棵“大树”展开了“诊治”工作。接下来,由小编带领着大家去看看他们的“诊治”成果吧!
“啄木鸟”在行动
一听说我们要扮演“啄木鸟”外出“巡逻”,对大街上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进行整改,全班同学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那种兴奋、激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大家都准备了笔和笔记本,整装待发。
走在大街上,我们发现了不少错别字,连随行的老师都感慨地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可汉字的‘退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了。”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多久,同学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报告发现的错误,如:“菠萝”写成了“波萝”,“停车收费”写成了“仃车收费”,“安装”写成了“按装”,“著名”写成了“著茗”……一路上,我们将发现的错别字一一做了记录,并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劝导修改。回到家,我向父母汇报了今天的“战果”,得到了爸妈的高度认同,他们强烈要求加入我们的“啄木鸟”队伍,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用好规范字,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我们都是“啄木鸟”。
——苏湘萏

小小“啄木鸟” 任重而道远
啄木鸟是益鸟,它是树木的医生,它能把树里的坏虫啄出来,给树治病。今天我也当了一回“啄木鸟”。
走在大街上,每一个同学都睁大眼睛,仔细寻找错别字,路边小店悬挂的标牌、玻璃窗上贴的广告、显示屏上浮现的字幕……我们看得脖子都酸了,发现的错别字也数不胜数。在这次活动中,除了错别字外,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好多繁体字和简体字混合使用,例如,“中国”写成了“中國”,“爱丽儿”写成了“愛麗兒”,“大药房”写成了“大薬房”等。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繁简混合使用也是不规范的。一路上,同学们精神十足,仔细搜寻,商议推敲,拿不准的向老师求援……附近的好多居民也前来向我们咨询汉字与发音的正确使用。一时间,我们成了他们的“老师”,这让我倍感自豪。
今天的活动,让我满载而归。在纠正错别字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正确读写汉字的重要性。作为一只“啄木鸟”,我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扮演好“啄木鸟”的角色。
——朱一凡

◆教师感悟◆
啄去浮躁 郑重前行
王 妍
这次活动中随处可见的错别字、语句不通和利用字音字形做广告等现象,让我深刻认识到国人汉字“退化”现象的严重性。有一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学生发现一家服装店的门牌上写着“衣衣不舍”,孩子很认真地跟老板讲解,希望老板改正,可老板却面带愠色,固执己见。孩子很是受伤。
这一幕让我很心痛,心痛于作为一个中国人竟不会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心痛于错别字背后那种做事马虎不负责任的态度,心痛于一些人不去追求内在的质量与文化内涵,只注重外在的哗众取宠,吸引眼球。
这份浮躁与急功近利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通病。这次“啄木鸟行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认真、执着,甚至是较真。活动结束后,校园里更是掀起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孩子们的认真劲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汉字的春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定可以啄去浮躁,让下一代郑重前行。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小学生,正值学说普通话,学写规范字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可以随身带着纸与笔,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用错的字词用笔记下,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这会让你受益终身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