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四大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多彩课堂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6期 总第4925期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6期  下一期
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多彩课堂
来源: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黄河分校 作者:许颖 发布日期:2014-11-05 16:44:5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能使教学形式互动活泼,富有乐趣,从而全方位、多视角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我根据平时教学积累的点滴经验,谈谈如何巧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活科学课堂教学。
       一、巧妙导入,激活“求知欲”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的高度“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效地开启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最感兴趣。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极有趣味性,能迅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猫和老鼠》中的片段。接着提问:“故事中的老鼠是用什么抓住蓝猫的呢?”学生由于看得比较投入,都能够准确地说出是用磁铁。我接着问:“那为什么用磁铁就能抓住蓝猫呢?”通过创设有悬念的情境,使学生有了疑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模拟实验,纠正“错误点”
       科学课对于实验操作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发某些危险,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装置和操作比较困难的实验,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操作,熟悉操作流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如做“把细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高温能使瓶底炸裂。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将对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加深学生对操作错误可能引起的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三、用活教材,突破“重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动画演示,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让教科书“活”起来,变得有声有色。这样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眼睛的科学》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眼球的构造,了解瞳孔的作用,知道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物体。我通过挂图、模型,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眼球构造。然而静态教具不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瞳孔和睫状肌收缩、舒张的动态效果。我通过播放《眼睛的奥秘》的录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瞳孔收缩和放大的变化规律。在教学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晶状体和睫状肌的形状、特点,思考并讨论它们的作用,再用电脑动画显示:睫状肌收缩、舒张,晶状体也随之凸度由小变大,物体的像随晶状体凸度的改变,清晰地落在了视网膜上的过程。学生对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眼睛的科学》这一难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四、创设情境,保持“兴奋点”
       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极易感到疲倦,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教师要适当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刺激和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蛙是怎样跳跃、游泳的,我让学生先对实验桌上的青蛙进行观察,然后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很快,他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轻松完成这一重点知识的教学。
       五、化难为易,突破“时空性”
       “百闻不如一见”。科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还有一些知识抽象性强或综合复杂或时空跨度大,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这些难点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当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整合资源,提高“实效性”
       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的作业也可直接在大屏幕上点评。教师、学生的演示实验可在实物投影、幻灯上进行,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操作的过程。运用白板辅助教学,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上,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网络教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面对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不能一味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传统的教学资源与网络有机结合,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网上虽然有大量实验或演示实验视频材料可供学生参考,但毕竟缺乏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获取理性知识。而有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因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感知,更谈不上理性获取。比如说病毒的侵染和增殖过程,这类教学内容只可借助网络,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各自功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会源源不断地为科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生生间的思维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才能把科学课上“新”、上“活”,这样的课堂才是多彩的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