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9期 总第4964期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9期  下一期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宿迁市宿豫经济开发区小学 作者:何书梅 发布日期:2014-12-31 16:34:42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进行综合处理,能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能使抽象深奥的问题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爱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一、变抽象为具体,缩短空间距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此时,教师若能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模糊为清晰地向学生呈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强化其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用嘴巴去讲解,既费口舌又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学生也未必能够听得懂,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变静态为动态,这样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就能借助画面与声音结合的多媒体设备迎刃而解,从而缩短教学时间,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蝙蝠和雷达》一课,“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及“装上雷达后的飞机能安全飞行的原理”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于是我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两个简单的动画片断,把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及飞机安全飞行的原理展示给学生看,大家一目了然,从而理解了飞机夜间安全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变文为图,化解教学难点
       选用电教媒体,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例如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这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可把四幅图制作成动画片输入电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画面旁再配以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进行朗读训练,使电教手段的直观性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有机融为一体,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在讲读第4节时,把第一幅图与第四幅图整合到一张画面上进行比较观察,借助剖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用闪烁光亮提醒学生注意,学生由表象到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清楚明白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电教手段的效能也就在目标达成中得到了艺术的体现。
       三、以动代静,理解语言精妙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在传授新知识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情认识,突出重难点,化难为易。教学《翠鸟》一文时,有关翠鸟外形的描写是教学重点。我是这样展开讲解的: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翠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随后,屏幕上逐幅放映出以下画面:翠鸟的爪子、身体、眼睛、嘴巴,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观察顺序是由下而上的,突破了教学难点。继而,用鼠标分别点击翠鸟的爪子、身体、嘴巴,给各部位着色,让学生感受“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等比喻句的美感。以上寓讲于“演”、寓讲于“思”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师分析写作特点的难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横掠”一词,学生很难理解它的意思,教师适时地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展现燕子飞行的动态画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横掠”就是燕子从湖面上轻快地飞过,翅尖轻快地划了一下画面,从而体会到“横掠”一词用得是如此精妙、准确。
       以上教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既可以把课本上原有的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四、视听结合,发展语言思维
       任何形象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说明。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借助多媒体教学,在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轨道上下功夫,能收到显著成效。例如教学语言综合训练课《跟秋姑娘旅游》,教学中假设“秋姑娘”带领学生来到了丰收的果园。“秋姑娘”要求学生欣赏短文《秋天的果园》:秋天,果子熟了。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枣像一颗颗玛瑙似的逗人喜爱。满树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多么美好啊,秋天的果园!一阵凉风吹来,树枝摇晃,果儿点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教学中,视听结合,图声同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更富于形象性,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灵活运用多媒体,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