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E学习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探究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4期 总第5027期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4期  下一期
借助E学习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来源: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谭夏 发布日期:2015-04-29 11:38:07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认为:借助E学习技术,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科学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为实现科学教学的目标服务。
    一、利用E学习技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E学习技术的引入,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教材中有些内容,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比较被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教学中,可以利用E学习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人入境
    在教学《合理搭配饮食》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甚至一周的饮食菜谱,再对照合理搭配的标准进行对比,学生设计的饮食菜谱到底合不合理,只能靠师生主观言语的评价,不够生动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利用E学习的技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我们可用虚拟的关于饮食与运动的动画软件,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如果按照小朋友搭配的食物和每天的运动和饮食,动画中会出现主人公一天或者一周以后身材的变化。这样的评价及时、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2.虚拟环境,增加兴趣
    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的软件,先向学生呈现一张满天繁星图,调动学生积极性。接着让学生驾驶虚拟的宇宙飞船“升空”,学生用鼠标点击各种按钮,可以观察到各种仪表的显示情况。当学生“启动”发动机,操纵“宇宙飞船起飞”,计算机会模拟出“宇宙飞船”的各种姿态,并且显示宇宙太空的情境,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太阳系。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E学习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质量
    E学习技术的引入,并不是代表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而是不断地与传统教学进行融合,在融合中进行补充和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能发挥好传统教学的优势,也要客观分析传统教学的不足,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适时引入新的技术为课堂服务。
    1.引用技术,测量精确化
    苏教版教材上有些常用的测量技能,如测温度、速度、加速度,通过教学,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技术方法,从而进行测量。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上有很多电子的工具测量仪器,操作更方便、数据更精确,科学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用之。
    我听过一节市级公开课《亮暗与照度》,课堂上,学生们用自己的感觉很难区分哪盏台灯更亮,生活中测量照度的工具也不常见,这时候平板感应器的引入,就增加了测量的精确性,真正实现了技术为教学、为生活服务。 
    2.借用技术,数据直观化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传统课堂上,由于一节课时间的限制,科学课的教学往往在“假设与猜想”“实验方法指导”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学生数据的分析草草了事,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有虎头蛇尾的感觉。长此以往,不易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平板软件中自带的表格,学生可以将数据进行记录,平板会帮助学生自动地将几个数据连成一条曲线,更加直观,既可以节约教学的时间,也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地分析数据、得出规律,从小培养孩子观察、分析的科学能力。
    3.延用技术,实验准确化
    传统课堂上有些实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客观的因素,实验结果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
    如在探究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时,学生之间有的计时、有的观察读数、有的记录,计时员和观察员之间总是会出现时间间隔误差,导致不会在准确的时间节点上立即记录下当时的数据,直接影响学生对热水变凉的规律判断。借助平板电脑上的感应器,它能在设定的时间上自动记录下当时的数据,能很有效地避免时间带来的误差,保证实验规律的准确。学生能有更充分的数据来分析热水变凉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实验的准确性。
    三、利用E学习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师和学生信息的相互传递和作用。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E学习技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上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面可以更大,获得的反馈信息更加准确。
    1.反馈及时,快捷高效
    学习完《温度与温度计》一课后,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温度计使用的技能,是否会读写温度,可以利用平板上的反馈软件,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平台进行下载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交,反馈软件自动会将学生作业和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批改,统计出个人、全班的正确率和错误率。
这样的反馈方式,比传统课堂的反馈更及时、更快捷、更全面,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便于教师准确找出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地进行调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资源上传,快捷全面
    随着E学习技术的引入,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E-Learning软件,学生能主动将自己实验生成的数据及时推送到教师机,教师能将12个小组上传的资料进行随机展示,资源上传及时、全面,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广度,便于教师全面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进展,及时了解自己课堂教学质量。
    3.捕捉过程,形式多样
    教师课堂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很多是以实验结果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如果就事论事地评价信息,那么教学指导就缺乏针对性,以致流于形式。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有意收集实验证据,并用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反馈自己实验的过程,就可以用来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
    例如小组在探究空气的性质时,围绕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瓶子里的气球虽然吹不大,但是能吹鼓,而且每个小组用的力气不同,吹鼓的程度就不同。而在汇报的时候,学生却忽略了这一细节,以为气球吹不大。教师就可以利用平板拍照技术,向大家展示巡视过程中拍下的吹不大却吹得鼓鼓的照片,从中启发学生思考。
    四、利用E学习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我们常说,科学教育努力追寻“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目标。即科学内容要尽可能“深”地展开,实实在在地把探究深入下去。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或由于探究内容的特殊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把这些活动延伸开去。
    传统的教学中,如养蚕、观察月亮、种植或者养殖之类的长期观察的作业,有些学生很难坚持不懈地把它做好;有些学生坚持下来,做得非常好,老师又没有将此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利用E学习技术,建立论坛的形式或者是用QQ空间的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积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互相点评,互相激励。这既是对实验者的一种激励,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总之,课堂上教师始终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不仅要合理利用E学习技术,而且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多研究、多思考,开发更多的新案例,让技术真正成为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