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运用多媒体激发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兴趣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6期 总第5020期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6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来源: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作者:陆燕秋 发布日期:2015-05-07 13:14:07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目前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素质教育的含义。但要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过程,往往在整合的过程中,在观念、能力和操作等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很好地去解决。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这一模式只有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一、整合对课堂教学的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现代化技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实时进行信息反馈。这种交互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一般是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灌入知识,却没有考虑到一味地讲授给学生带来的弊端,那样只会让知识堆积在一起,无法从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发挥。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于实践,而且还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现代教育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能使我们教室里的计算机和投影展台相互切换,便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面,给学生以一种所见即所得的感受,还能亲自动手操作。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视频教学模块,能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对教师能力的更高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这无疑是对于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更大考验,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师要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比如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更新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一些精品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学习和使用。要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整合的能力
    要将各种信息及时、完美、恰当地整合到我们的课程中,让传统的以教科书、讲义、教学大纲、黑板书写等方式慢慢退化,走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多利用电视媒体、电子读物、网络媒体等获取信息,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化“被动”为“主动”
    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很广,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身边接触的都是些新颖的现代技术,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已经占据了他们生活的一大半。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他们也非常活跃,甚至会问到一些教师都难解的疑问。此时我们就要迅速作出反应,若是能当场解决的就要及时解答,若是犹豫不定的,可以把问题反投给学生,让其他学生帮助一起解决,或者课后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同时也能让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把握课堂气氛。
    三、整合中应避免出现的认识误区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往往也会有所不同,在整合的过程中往往难免会出现某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我们目前最多使用的方式,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不等,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堂课的内容,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通常对所学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我们要在这些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机制,引入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势态,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整合过程中的误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引导、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少走弯路。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
    3.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比如我在给学生上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时候,如果单单是给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如何获取和传递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等,此时学生只会呆板地听课而根本不知道我所讲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我就在此过程中引入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在游戏中感受这节课的目的,这样也达到了本节课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可见我们在重视活动形式的同时,更要关注活动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