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海洪小学前身是建于一百年前的三益小学,近年来,学校立足百年来的办学精髓,走“三益文化”下的师生幸福发展之路。新常态下“三益文化”的新内涵有哪些?
学校把“三益”定义为:德智体美劳,成就你我他;携手家校社,释放正能量。“三”指三个层面: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维度:课堂、课程、活动;三大领域:德育、智育和体美劳。“益”指得到好处,精益求精。“三益文化”,简单讲就是学生、教师、家长互相协作,课堂、课程、活动相辅相成,有机渗透,德育、智育、体美劳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学校以“做一个有益于人的人”为办学追求,体现出“让每一个教师都舒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心,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的办学愿景。
益知共学,构建生态课堂
课堂是师生发展的主阵地,“益知共学,构建生态课堂”理念彰显了学校的风采。我校在海门市教育局“学程导航,活力课堂”的教学范式引领下,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丰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的“生态课堂”注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立足于学科和学段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生态课堂”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选择性,关注学生通过与学习对象的多元互动、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学校强调课堂设计的活动性、层次性、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积极打造生态课堂。学校积极推进“学程导航”范式,提出了“三环(自主预习——展示互动——当堂达标)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双线并行,积极落实“三讲三不讲”(讲问题、讲思路与方法、讲规范;不看不讲、不练不讲、不议不讲),逐步形成“益知共学”的课堂基本范式。
倾心培养“最美教师”。学校注重师德培养,除了通过开展“讲责任、讲担当、讲奉献”的学习讨论活动,掀起争先赶优的热潮,还深入开展学理论、练技能的业务发展活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校遵从教育规律,逐渐培养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教师的业务素养发展促进师德修养提升,每学期,学校还会评出“爱溢”“志溢”“技溢”“才溢”“忠溢”最美教师。
注重青年教师能力培训。学校将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整合,在“示范放样”“同题异构”“青年教师赛课”等专题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行政先行”“二轮教研”等研修机制的创新力度,推动骨干教师引领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着力培育善思乐学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校以“学程导航”“作业革命”“评价改革”的推进为抓手,强调激励,重视过程,倡导多元,鼓励创新。学校的“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能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学生面临解决难点时,能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教师的提问做到有目的性和导向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及时点拨与评价,让他们养成善思乐学的良好习惯。
益趣逐能,放飞学生梦想
学生在“生活技能”上有自己的爱好,这得益于学校开发乡村社团课程。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成为“一片美的叶子”,给每个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这棵“大树”上汲取营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班级社团二十九个,校级社团七个。学生踊跃报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位教师又根据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团。
学校成立专门的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校长总负责,教导室具体负责教师管理和课程安排,辅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日常活动。
社团的组建以学生自愿报名与学科教师推荐相结合,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各社团组建人数不限,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社团活动真正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互相尊重的从教环境,构建师生幸福生活。《海小教师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确定发展目标,提出发展要求,鼓励其成为市名师、市骨干、校骨干,让全体教师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追求,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学校开设“三益讲坛”“海小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等学习交流平台,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搭桥铺路,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学校成功培养了海门市骨干教师、片骨干教师等数名。这所偏僻的农村学校“角落里也能飞出几只金凤凰”。学校在细微处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人格。学校领导关心教师生活,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工作着,并快乐着”。校长不仅给教师在工作上给予指导,促其专业发展,也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得到成就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一旦把学校当作生活的家园、休憩的港湾,这种美好的感觉,就会化作一股暖流,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会因在偏远乡村学校工作而委屈,会感受到“这包办的工作也会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