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2期 总第5075期 2015年07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2期  下一期
浅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来源:大丰市三龙小学 作者:刘国清 发布日期:2015-07-01 16:43:4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大规模时空信息网。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教师专业化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以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就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在课程与实际做法上,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三大类。但各国在教育专业知能的具体内容上,即三大类知识的课时、学分比例如何分配上差异很大。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上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2.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从专业道德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2)教师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4)个别教师的拜金、乱发泄等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3.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外教师教育伴随着新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革,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强化了高标准化的特点。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大都已经提升到大学教育阶段,有的由师范院校实施封闭式培养,有的由一般大学实施开放式培育,有的由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实施混合式培养。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三、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有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身学习者。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1.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学科的教与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2.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就无法保证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的实现。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人们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3.搭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景,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对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身边发生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景性。在信息时代,教师的“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的产生、传播、共享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概念。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社会性软件如BBS、Blog等,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人的身份标识、人的知识沉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此构成小实体大网络的交流平台,正在改变着教育叙事的涵义。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适应性的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开拓创新。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学校全方位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